当前位置:  九州大学中国校友会校友风采

李双龙

2016-08-12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社会学博士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

研究领域:社会分层与流动、代际支持、网络社会资本(中国关系主义文化现象)、主客观幸福感、荷兰人的工作倦怠以及量化研究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3月
比较社会文化学府(现 地球社会统合科学府)硕士研究生
2012年3月-2015年3月
比较社会文化学府(现 地球社会统合科学府)博士研究生
2012年5- 7月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客座研究员
2013年9月- 2014年8月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社会学系暨校际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客座研究员

2014年1- 2月 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2015年5月- 2015年7月 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访问学者
2015年9月至今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
 

1、在日本的这些年内,学习之外的课余生活您是如何安排的?另外,在生活中是否感受到了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不便?
     接受系统的博士训练这一过程其实是蛮枯燥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开发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在九大留学期间,喜欢上了摄影,一张是“日落志贺岛”,另一张是“夜幕博多湾”。前者获得了福冈领事馆春节晚会一等奖,后者荣获九州地区留学生文化艺术节摄影比赛一等奖。此外,在外留学难免孤单或者想家,所以我也经常组织或参加一些聚会,类似的交流都能带给自己满满的正能量。

2、目前在日本留学读博的同学,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按时毕业要延期的众多,而李老师以优异的成绩在3年时间内便取得了博士学位,顺利毕业。请问您是怎么做到的?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成功的经验。
     我首先想到的四个字就是“走进孤独”。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性格开朗、喜欢交友与旅行,所以孤独似乎不是我的生活个性,但孤独绝对是我工作的尚方宝剑。博一,我首先跟导师三隅一人教授确定了论文选题与整体框架,接着就扎实地完成了文献回顾和数据收集工作。之后我带着疑问去了欧洲社会学重镇—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社会学系,师从社会网络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Vincent Buskens,。到了荷兰后,课业繁忙、一下子朋友圈变得很少、每天基本都两点一线,加之荷兰没有日本那么繁华,没有美味的食物,生活显得单调无味,但恰恰是这孤独的一年内,我完成了八篇英语论文。因此,博二的时候已经把博士论文写好了,然后就带着论文参加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倾听同行的意见,回到日本后继续接受导师的悉心指导,不断修改润色。我非常感恩我的导师,他给了我最好的科研条件、最慷慨的经费支持与最耐心的学业指导。

3、从您所学的社会学看,您觉得在外留学的中国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与日本学生相比,优势是什么?哪些地方又相对欠缺呢?
     与日本学生相比,外国留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高、更具国际化视野,欠缺之处在于大多都在书斋里,对日本社会的了解与融入不够(这一点上,自费的学生由于大多要打工且日语水平普遍较高,对日本社会的感知与理解都远远超过国建项目的学生)。
     日本学生大多很礼貌很儒雅,有非常良好的素质养成,但国民性格羞涩、缺乏很激烈的学术讨论,加之很多青年学生不愿意去其他国家深造,这将来也许会给日本的国际化竞争带来不利影响。

4、结合李老师回国时找工作的经历,您如何看待近年海外留学生的就业形势?
     毋庸置疑,就业形势愈发严峻。造成这一局面有两大原因:一是出国留学人员的规模逐年攀升,二是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学成回国人员的规模与层次都在显著地扩大与提升。
     对有志于回国任教的学弟学妹们,除了多积累学术业绩外,我建议大家要跟国内学术圈保持紧密联系。机会除了留给有准备的人,还会留给具有信息优势的人。    
5、请问您的座右铭或者您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

    韩愈在《进学解》提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指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1. 在日本九州大学以及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留学期间研究得到了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以及欧洲研究所驻日本九州办事处的奖学金支持。
  2. 2013年7月,荣获国际社会学会颁发的全额奖学金,并作为中日两国唯一入选的社会学博士候选人,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参加了国际社会学博士候选人工作坊。
  3. 2014年7月,在日本横滨召开的世界社会学会大会期间,发起并组织了国际青年社会学者论坛,得到了国际社会学会副会长及其他执行委员的好评。
  4. 2014年12月,获得欧洲研究委员会顶尖研究者项目之子项目(PI: Macro van Leeuwen教授, 荷兰乌德勒支大学)的资助在台湾中央研究院从事合作研究工作。
  5. 2015年起,先后承担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西南财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经费”、“高水平科研项目培育计划”以及“决策咨询与应用需求项目”四项科研项目的负责人。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sha] 标签: 社会 大学 博士 学生 留学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