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智慧农业

如何让食用菌在林下崛起?

2016-01-24来源: NO.835期 有机农业者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我国有46亿亩林业用地,其中集体林地27亿多亩。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生产丰富的绿色产品,相当于我国扩大了几十亿亩的土地利用面积,这将大大拓展了农村经济空间。近几年,一些农户尝试在林下种植食用菌,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


下面给大家分析几个案例


1案例一  竹林下种竹荪

长宁县是中国竹子之乡。近年来,长宁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方位推进竹荪产业发展,利用丰富的竹资源,引导广大农民采取 “林下种植竹荪”等多种模式发展竹荪产业,帮助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长宁县富兴乡在宝联村竹荪种植基地,楠竹林下,是一排排的垄沟,垄沟上就是竹荪,采摘的竹荪形状略似网状,似一位亭亭玉立的“白裙公主”,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网状的菌裙。

富兴乡有楠竹3万余亩、杂竹2万亩,年产楠竹200万根、杂竹2000吨,楠竹笋约1500吨、苦竹笋400吨左右。在种植竹荪前,竹子和竹笋就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楠竹林下种竹荪后,楠竹就不再是竹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了,真正挣钱的还是竹荪这“宝贝”。

长裙竹荪并非只是“物以稀为贵”,其味鲜美异常,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声誉极高,曾有“竹荪黄金价”之说。

如今尝到了甜头的王世云等农民高兴不已,在楠竹林下套种竹荪,1亩林地投入竹屑、病虫防治药物、人工工资、管理等共投入资金6400元左右,可采收干竹荪70斤,实现亩产值11900元,每亩纯收入达5500元。

虽然竹荪的经济价值高,但是种竹荪的成本也高,部分竹农苦于没有本钱。基于这种情况,长宁县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竹荪种植。同时,竹荪种植有个习惯,就是第一年种了,第二年就不能再种了,所以,该县在推广的时候还结合林下食用菌种植一起发展,每年上半年种竹荪,下半年种蘑菇,充分发挥楠竹林的最大经济效益。

2案例二 林下黑皮鸡枞菌

东王家庄村隶属钢城区黄庄镇,位于钢城区黄庄镇东部,汶河上游,北靠沙岭子村,南邻桑家庄村250户,744口人,耕地900亩,山地1000亩。

东王家庄村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更是独领风骚。从20世纪80年代未起,根据本村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山区独特的优势,打破原有土地的种植模式,重新整顿土地,划片经营,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使东王家庄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经营农业。

开心合作社响应政府的号召,发展林下种植黑皮鸡枞菌的产业。这种小黑蘑菇能卖出灵芝的价格,而且合作社还负责技术指导及产品销售。让第一批的农民尝到了甜头。

合作社前期成功试种并打开销路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黑皮鸡枞菌种植中。按照黑皮鸡枞菌目前每公斤240元的批发价格算,每年每个大棚的产值在23万元左右,减去14万元的菌种培养费,农民能拿到手的纯利有9万元。

3案例三  板栗基地发展林下“栗树菇”

山东省池上镇素有“板栗之乡”美誉,2008年镇上开发“国家级绿色食品板栗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现在示范板栗园覆盖面积达到20000亩,是目前江北地区最大的板栗基地。

为了充分利用当地产业优势,有效发展并延长产业链,增加板栗产业的附加值, 2013年成功培育了栗树菇,现在该镇将发展栗树菇栽培作为林下经济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池上镇2万亩的板栗林,用来发展林下栗树菇的达到1万多亩,共种植菌棒15000袋。这种林下种植方式,不但不会影响板栗的正常生长,而且充分利用了林下的土地资源。

原来修剪下来的板栗树枝,采用技术粉碎杀菌后可用作种植栗树菇的培养基,不仅保证了栗树菇的自然无公害生长环境,而且也增强了对果树的管理,板栗的产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栗树菇出菇后的废菌渣还可作为有机肥用于农田,有效的实现了池上镇的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经济、生态效益获得双收。

4案例四 新疆女孩林下种蘑菇

家住新疆玛纳斯县塔西河乡的23岁女孩玛丽娅·麦买提,是一名“9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从2011年开始,在福建援疆干部和塔西河乡政府的支持下,她先后联合27名当地大学生一起成立了“塔河绿荫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种植食用菌,共同成为淘金林下蘑菇种植创客。

塔西河乡西凉户村气候凉爽,非常适合菌类生长。2011年,玛丽娅通过林下试种,一平方林荫地出了10公斤蘑菇。2012年,她成立了塔河绿荫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之后,她和其他3名大中专毕业生到福建学习蘑菇林下种植技术,回来后,在政府的扶持下,玛丽娅引进食用菌新品种进行林下种植尝试,在她和伙伴的带领下,先后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越来越多。

经过一年的发展,2013年玛丽娅带动合作社28户农户在林荫地种植蘑菇,带动周边村农牧民种植360亩林荫地蘑菇。2014年,跟她一起进行创业的大中专生达到27人。

如今,玛丽娅一年纯利润达10万元,成了该村的致富带头人。在她的带动下,村里60余户农牧民从事林下食用菌种植,2014年人均收入达5万元,并带动昌吉市了什里乡200户农牧民种植林下蘑菇400亩。

5案例五 霸州的林菌模式

马坊村地处于霸州市北9公里,在南孟镇的管辖之内,界全村共有土地5060亩,水浇地占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由于水利条件比较好,农业比较优先,主要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和蔬菜为主,2001年被廊坊市政府命名蔬菜种植专业村。


河北霸州马坊村食用菌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入社农户创新种植方式,通过食用菌的“林菌模式”,农户可在自家的林地里种植蘑菇。目前,全村林下蘑菇种植面积130多亩,拥有种植大棚80余个,每个大棚年均收入可达8万余元。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gaoxiaoou] 标签: 食用菌 林下 林下养菌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