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猕猴桃保鲜概述(影响因素、贮藏条件、保鲜技术)

2015-11-17来源:优鲜农业保鲜规划微信
分享到: 更多

中国猕猴桃在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但出口却很少;在我国冷藏设备落后的情况下,猕猴桃腐烂率平均达到35%左右。提高采后的存储保鲜水平,成为这一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哪些因素影响果实储存

1

品种

主要有中华和美味猕猴桃两个系列,后者比前者贮藏性强,不同品种耐储性差异大。

2

采收期

不按成熟度采收的果实,硬度下降快,腐烂率高,耐储性差。

3

病害

病原菌在猕猴桃生长期间入侵或者采收时人为或机械损伤而造成病原菌入侵,从而形成贮藏期果实变质。

4

乙烯代谢

猕猴桃果实对乙烯非常敏感,在极低的浓度下便能加速果实呼吸跃变进程,促进果实软化。

5

贮藏条件

如温湿度、气体环境,温度过低易产生冻害、冷害,湿度低容易造成果实失水等。每年发生冻(冷)害的库间占总库间量的2%左右。

根据科学指标制定适宜采收时间

大家知道,所有水果都有一个成熟指数,而且必须按照这个指数来。如果采收太迟,成熟度过高,乙烯跃变出现得提早而不利于储存;采收早了还没有成熟,就达不到较好的风味。按照成熟指数来采,贮存寿命可以长些。

采收指标的重要参数是可溶性固形物,以品种 “海沃德“为例,要求在可溶性固形物为6.2bix时开始分期采收,持续4个月之久。

通过便携式糖度仪,对可溶性固形物进行监测,便可预估采收期;采收后通过检测,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多少来对果实分级,更有利于贮藏。通过对各个猕猴桃产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制定出采收指标,从而让果农有科学的采收时间可以参考。

储藏程序

1

采收

合理选择储藏用果,一般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耐储,通常可溶性固形物达5~8%时采收,为避免糖分下降,采前至少两周内不灌水;水分多病原菌长得快,所以应选择晴天采摘。避免机械伤,否则病原菌、灰霉菌等容易侵入,产生孢子。袍子在库房里面扩散开,气流就散开,使库房里的猕猴桃都受病害,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

2

预冷

果实采收应有晾果、预冷程序,并及时入库。冷却方式主要有强制空气冷却、水冷和气流冷却。

刚摘下的猕猴桃,柄上有伤,有水分。水分里面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细菌、真菌、病原菌就很容易感染。晾果12~24小时就可以结疤。

3

储藏条件

温度以0~2℃为宜,湿度90~95%。在适当低氧、高二氧化碳条件下,可较好保持果实营养。猕猴桃气调库储藏条件一般为5%氧气,2~4%二氧化碳。同时严控乙烯,一般控制在0.02ppm以下。

入库后存储技术

1

低温储藏

国内外应用最广,我国近1/3水果采用此方法。入库后使用优鲜农业的保鲜技术来控制乙烯的产生。猕猴桃冷藏温度一般维持在0~1℃,保鲜期可达6个月左右,好果率大于95%。

2

气调储藏(不建议使用)

通过改变储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限制果蔬呼吸强度,更能降低乙烯释放量,可分为人工气调、自发气调两种。在0℃条件下,气调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3~5%,氧气体积分数为0.7~2%,猕猴桃储藏到180天时,仍能保持较高的硬度与良好的外观品质。但是出库后货架期非常短,不利于后期的贩售。

3

保鲜袋

无毒副作用,高效、经济。可有效降低猕猴桃失水率,延缓果实后熟,延长储藏时间。

此外,还可使用1-甲基环丙烯对整库熏蒸,可延缓猕猴桃硬度下降,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在入库前以及入库后,分别用高锰酸钾、二氧化氯、乳酸以及臭氧对仓库熏蒸,用二氧化氯对周转筐清洗消毒,对后期果品质量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宝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zhangxuqin] 标签: 采收 猕猴桃 果实 储藏 固形物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