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河北衡水举办小麦立体匀播技术现场观摩会,现场展示了小麦播种新技术,农艺与农机结合,展示了集“施肥、旋耕、镇压、播种、覆土、再镇压”六项功能为一体的小麦立体匀播机的作业情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张保明认为,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农业思想是精耕细作,如优良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多数为提高单位产量的技术,也叫土地替代性技术。而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的劳动替代性技术,如农业机械化和农艺农机结合技术远落后于土地替代性技术。小麦立体匀播技术的研发成功,是小麦播种技术的一项重大变革,实现了土地替代技术与劳动替代技术的完美融合,解决了长期以来增产不增收、不增效的问题。
在展示现场,记者仔细查看了小麦立体匀播机的作业实况,该机械施肥后,立即旋耕,使肥料均匀分布在土壤中;在旋耕后的土壤中通过排种板均匀撒种,然后镇压,确保种子在踏实的同一土层中;然后通过传送系统在种子上面均匀精细覆土,最后再进行2次镇压,完成全部工序。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赵广才说:“施肥和旋耕后,使肥料均匀分布在疏松的土壤中,再用排种板把种子均匀安放在营养疏松的土壤中,通过一次镇压,种子周围均匀分布了踏实的土壤,还需要通过覆土并二次镇压给种子盖上‘压风被’,这样种子下面是疏松的土壤,周围是踏实的土壤,上面还有一层‘压风被’,种、肥、土立体均匀分布,为每一颗种子提供尽量立体均衡的生长环境,上紧下松,不仅防漏风还能够防止水分蒸发。”
今年5月底,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护驾迟乡前营村建立的小麦立体匀播示范田,经专家实产验收,亩产678.6kg,比常规条播612.3kg增产10.28%。 “七分种,三分管”,说明了小麦播种技术的重要性。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告诉记者:“这项技术解决了小麦播种匀不匀的问题。通过前后两次镇压,有利于苗全和冬季壮苗。同时增加了苗期田间覆盖度,能更充分地利用农田资源,有利于节水,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是一项能够同时实现节本、增产和增效的技术。”
小麦立体匀播机长这个样子。
最左侧为放麦种的箱子,中间黑色为覆土传送带,最右侧为肥料箱。
机器在播种。
机器走过后,参加观摩会的专家在查看播种情况。
最左侧为播好后的效果,中间压实面为小麦播种后一次镇压的效果,右侧为小麦播种的匀度效果,最右侧为旋耕后效果。
出苗后,条播和立体匀播的效果对比。
立体匀播的小麦就要收获啦!
立体匀播小麦收割后的麦茬。
条播小麦及割后麦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