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乡村营造的通病

2015-08-20来源:农庄规划微信
分享到: 更多

前言:

乡村不能用城市规划思维方法,而应该用乡村营造理念,营造是敬畏为先,是东方之说。规划以人为本,是西方概念。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谓乡村规划有几点要求:

1

文化的认同:

营造有它本身的性格,这种性格是某一地区人的地理特征所养成的,在一种特有的环境中,人会渐渐地习惯于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中找到它最佳的文化表现形式,比如四川成都为盆地,交通不便,中年雨水多雾多,故这里水土肥沃,只要播下种子,就可以轻松获得丰收,这种环境渐渐的养成了成都人需要多吃辣椒,以来排汗,代替太阳的功能,又养成本地人以生活休闲为主体的生活模式,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做营造,公众的休闲空间,房屋的空气对流,建筑的排水功能,食物的存放空间,又美又软又个性的语气等等,都是本地人营造文化的性格。

2

文化是营造的依托

文化是什么呢?文化不能吃,文化又不能买,在乡村,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精神食粮,没有就不习惯,故文化成为环境营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比较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云南的吊脚楼,山西的窑洞,这些已经渐渐的不适应今天人们的生活习惯,可是人们依然会怀念,这些都是特有的地域符号。在乡村,一棵大树、一个古井、一座庙宇有的只剩下残墙断壁,可是每年到了一定的时候,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向这里在残墙断壁中烧香。

这种公众认同的东西,其实就是营造中最关注的事,比如512大地震,我们在成都绵竹遵道镇做重建规划,人们对绵竹年画就非常认同,在建筑、房屋、围墙中都会要求留下空间给绵竹年画,这种要求在有的地方都有存在,这关键是我们是否尊重文化,关心公众精神情感的。

3

营造与可行性

很多领导都想做文化,想把县城做成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新天地,威尼斯水城,韩国的济州岛,因为这些有文化,这些是国际化。

现在很多人以为找到规划大师,找到世界顶级规划师就能成为国际性,可太无知了。512大地震,我们无数政府希望建造全世界的最好的新汶川,建中国一流的新汶川、新绵竹、新北川。结果三年后我们发现,房子是豪华的,小乡村变成国际化的小区,马路比北京还好,小学与幼儿园极为漂亮,可是现状是什么呢?人们只要来到重建的地方就会明白。结果是农民的收入,生活习惯、入不敷出的支出,小区的维护等等,希望与结果是两重天。

4

规划不是画画,更不是做梦

现在人看规划,千方百计要把规划本册做的漂亮,要把规划本册做的很厚,重点是做好鸟瞰图。

规划好与不好,有三个部份:文化定位准确,规划落地性与操作性,设计原创性与艺术。具备这三个条件,就是好规划。

5

乡村规划错在规划法

我们已经习惯把城乡规划法混为一谈,叫城乡规划法。城市土地叫地,农村叫田;城市房可以抵押,农村的房子不是商品。城市人住房与工厂(办公室)没有关系,农民房子一定与田地相联;城市房子是从市场购买,农民的房子是自己建的;城市人差一分钱买不了房子,农民没有钱可以建房;城市人的房子标准是国家制度,农民建房标准是自己定的;城市规划有规划法,农村规划要看风水的;城市建设是一次性的,农村规划是伴随历史。

6

规划中的心理差距

镇村二级城市相对落后,正是因为落后,他们往往想一步达到一流田园村庄和风情小镇。更重要的问题是一流的专家做出的规划,评审者可能是三流和四流的评审,结果是可想而知,评审者一直会把一流的规划变成三流的规划,他们才会认为规划完美。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宝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zhangxuqin] 标签: 规划 绵竹 文化 营造 规划法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