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帮说
这个季节,晶莹剔透、新鲜水灵的葡萄成了水果摊上当仁不让的主角。葡萄种植合作社最想看到的是自家的葡萄一车车的被拉走,可为啥葡萄经纪就是那么中意别人家的?小帮凑过去看了看,赶快回来告诉帮主,“人家的葡萄管理有高招!”
给葡萄“打伞”、“穿衣”
农民日报记者 王腾飞
在葡萄种植上,四川省金堂县赵镇金果园红提专业合作社有一套独特的用药经,既能有效防控病虫害,还能大大减少农药用量。
走进金果园合作社,只见近百亩的葡萄园上方都架起了开放式的透明大棚,既能有效地给葡萄遮风挡雨,又不影响采光透风,犹如给葡萄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可别小看这项措施,葡萄很多病害都是因为接触雨水,用大棚来避雨,可以有效减少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等病害的发生。”该合作社社长蒋德军向记者介绍说。不光有保护伞,葡萄还有白色的伞袋做“披风”,这样可以避免太阳直射到果粒,保护葡萄免受日灼病和热灼病的侵害。还有些葡萄上套着纸袋,既能防虫,也可以在喷洒农药时起到防护作用,减少葡萄果实上的农药残留。
再看脚下,葡萄地上都铺着一层双色反光地膜,正面的银色可以增加葡萄的光合作用,趋避蚜虫,反面是黑色,可以起到控草保湿的作用,有了这个地膜,杂草就很少了,基本靠人工拔除就可以了,这样基本就可以不用除草剂了。”蒋德军解开了记者的疑团。
应对葡萄虫害,合作社则用黄板来对付蚜虫和蓟马,用光诱频振式杀虫灯来诱杀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用性诱剂诱杀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雄成虫。另外,在喷洒农药的时候配合使用几丁聚糖生物农药等植物免疫诱抗剂,可以使叶片更厚、光泽度更好,增强树苗自身的抗病能力。
由于多种绿色防控技术的运用,金果园合作社种植的葡萄整个生长期只需要在挂果前打3~4次药就可以了,相比传统的葡萄种植,至少能减少一半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而且使用的农药中有三成是生物农药,有力地保障了葡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物联网技术全天候呵护
农民日报记者 朱海洋
浙江萧山美人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葡萄园远近闻名,这里每个葡萄棚内都挂着一个金属盒,上面写着“信息采集节点箱”,再仔细看,棚内还能寻得不少传感器,实时采集和存储其所在地点的各种土壤和环境参数,包括土壤的温度、湿度、pH值,以及空气湿度和光照度等,既可为精准调控葡萄栽培提供科学依据,还能为消费者提供生产履历。
公司负责人沈月芳告诉记者,从2006年基地成立开始,她就铁了心要走高科技道路,2009年,以传感器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正式“嫁接”美人紫。基地从去年开始安装了智能电动卷膜机系统,变人力操作为自动卷膜。
葡萄园还引入了全自动的喷滴灌控制系统,接入远程信息化控制平台后,只要用手机或电脑,就可直接控制喷滴灌系统,做到全程智能化数控肥水,实现高效节能环保。
沈月芳告诉记者,利用物联网技术后,这里的葡萄后期生长已基本不用农药,可减药三成以上,化肥也大多用酵素来代替,整套系统投入100多万元,可以节工、节水、节肥和增产,从2009年以来,每年可增加效益五六十万元。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赵占周
应对葡萄各类病害,预防才是上策。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葡萄的生长规律、病害的特点、天气对葡萄和病害的影响等,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前采取措施。
葡萄霜霉病
喜欢水和幼嫩的器官,病菌对铜离子、嘧菌酯等敏感。
1.适合发生的条件:凉爽有水滴的阴雨天气,枝叶生长快且密,透风透光差。
2.防控关键:波尔多液或嘧菌酯+铜制剂,和噁唑·霜脲氰交替喷施,预防病菌侵入,10天左右一遍。控制新梢生长,控施氮肥,尽量提高果园通风透光度。
3.喷药技巧:重点喷嫩叶,力求均匀。避免叶面上有水滴的时候喷洒。
白腐病
葡萄果粒转色期开始,尤以解袋后盛发,有伤口更容易侵染,病菌耐铜,但对福美类、克菌丹等硫制剂敏感。
1.适合发生的条件:含糖高的果粒,高温高湿闷热天气,冰雹、暴风雨、鸟啄蜂咬造成伤口后更容易发生。
2.防控关键:转色期开始,喷施苯醚甲环唑或丙环唑+福美双,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解袋后用苯醚·丙环唑或吡唑醚菌酯+丙环唑涮果。同时注意驱鸟防马蜂啄咬果粒。
3.喷药技巧:重点喷果穗和果粒,选择优质的药剂和剂型,避免劣质药剂对果面的伤害。
总体来讲,在果粒转色以前,多阴雨天气,重点防控霜霉病,喷施以波尔多液或其它铜制剂为主,和嘧菌酯、噁唑·霜脲氰、代森锰锌、霜脲锰锌等杀菌剂交替或混用;闷热天气注意炭疽病、褐斑病等,喷施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福美双、吡唑醚菌酯等;转色期开始,防控重点转为白腐病,兼治霜霉病、酸腐病和炭疽病等,解袋后立即用苯甲·丙环唑或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涮果,然后,视天气和病情喷药防控,并做好驱鸟防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