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乡村建设

不改革,中国种业没有生路

2015-08-11 作者:陈欢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创新型品种轻而易举被淘汰使得科技人员丧失了创新积极性。图片来源:nc.mofcom.gov.cn

“华美1号”把一个严肃的体制改革与创新问题摆在了管理者面前。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创新型品种总是轻而易举被淘汰,这使得科技人员丧失了创新积极性。

“虽然我们顶住压力,成功止住了技术倒退的潮流,但制度性倒退却活生生地摆在全国种业和科技界面前,无法阻止。这将彻底整死中国的种子产业。”

这是署名“石雷”的博文《华美1号的创新意义》中的一段话。近日,该文一经发表就引发热烈讨论,并被广泛转载。

“华美1号”是美国斯泰(Stine)公司培育的最新玉米品种,具有可机械化收获的特性,正是中国企业渴望获得的品种。为了接待踏破门槛的中国客户,斯泰公司甚至专门招聘了一名华人员工。但引入我国的“华美1号”却在国家品种审定中被淘汰。

据记者了解,“石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一个写作小组的笔名。作者之一,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玉米系主任、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华美1号’的创新意义在于绕过了我国的体制障碍,获得了巨大的技术创新。”

张世煌同时指出:“品种审定制度再不改革,中国种业就完了。”

出师未捷

据介绍,“华美1号”具有矮秆、早熟、耐密植、脱水快等特点,最重要的是,可以直接收获籽粒,非常适合机械化,是我国推广农业机械化过程中迫切需要的品种。

“种业达人”刘石正在全力引进和推广此品种。刘石起步于孟山都,2001~2009年担任先锋种业中国区总裁,后又一度担任隆平高科总裁,他看中“华美1号”完全是从产业效率的角度。

目前,收玉米籽粒需要经过收穗再脱粒的生产工序,而“华美1号”可以直接收玉米籽粒,相当于减少了一道工序,农民收益可以提高10%以上。

“‘华美1号’不仅仅是品种的优势,而是整个生产模式的变革。”刘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能够提高土地收益,就解决了我国“有地无人耕”的问题。

张世煌也认为,如果有一批这样的品种推向农业生产,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在平原地区将推广得更快,中国玉米产业就更有希望。

谈及“华美1号”未能通过国审一事,刘石指出,我国的品种审定制度未能与时俱进,过分注重产量,而忽视抗风险能力、广适性、产业效率等评价标准。而现代农业应更重视产品品质,品质高的农产品虽然产量较低,但由于价格高,整体经济效益更好。另外,相对于过去的精耕细作,现代农民更倾向于选择可机械化耕种的品种。以“华美1号”为例,即使考虑产量的小幅降低,机械化种植带来的成本降低仍然能使农民大幅增收,但现行的品种审定制度却完全不考虑这些方面的效益。

“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省和国家审定的产量领先的品种越来越多,却基本上都不被农民接受,而市场欢迎的好品种却通不过审定,甚至连区试的边都沾不上。”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刘石打比方说:“这就像让迈克尔·乔丹和其他球员比身高、体重和跑步的步数,来决定他的NBA参赛资格,不能不说是中国玉米生产的悲哀。”

制度之殇

从1981 年设立至今,品种审定制度已经有超过30年的历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作物育种、繁育、推广是分离的,品种审定制度对限制品种乱引、乱推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种子法》的实施和种子市场化进程,巨大的需求与高度集中的权力使品种审定逐渐沦为权力寻租的工具,出现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等问题,被业界诟病已久。

中国农科院退休专家佟屏亚曾撰文介绍业内“跑点送封”的潜规则:“‘跑点’是要付出代价的,通常要事先拉关系、请吃喝,再递上一个‘(信)封’,托承试人员对某某组合多多‘关照’,这个组合的试验数据就被掺水了。一个‘封’从几百元上升到千元,再到几千上万元。一位种业老板坦承,为通过区试,省区试要花去30万~40万元,国家区试要花去50万~60万元。”

佟屏亚认为:“把品种选择权交给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才是最公正的裁判员。”这种观点也得到了众多种业界人士赞同。

“将选择权交给市场,不好的品种和企业自然会被淘汰,企业在推出新品种时也会非常慎重。不像现在,反正有审定垫底,可以不承担农民的损失,于是什么品种都敢推。”刘石认为,现在国内各个科研院所和种子公司对于品种审定趋之若鹜,其背后除了利益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免责”的盾牌。

在这样的体制下,科技创新成为一纸空谈。“‘华美1号’把一个严肃的体制改革与创新问题摆在了管理者面前。”张世煌指出,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创新型品种总是轻而易举被淘汰,这使得科技人员丧失了创新积极性。

实际上,在30多年的“寿命”中,品种审定原本可以在制度可操作的范围内逐渐改良,避免过于腐败。“但管理者无可挽回地失去了机会,改良道路走不通,只好彻底改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放弃改良主义,转而采取否定态度。因为大家都看明白了,不改革,中国种业就没有生路。”张世煌说。

“这背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力量,就是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到时候,种业再匆忙改革和创新,就什么都来不及了。”张世煌指出:“种业的春天不能靠外界输入,这个过程很艰难,不是难在科学技术,而是难在体制障碍。”(陈欢欢)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gaoxiaoou] 标签: 改革 种业 生路 华美1号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