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智慧农业

大豆知多少?——【环球大“豆”市 】· 东亚篇

2015-08-07来源:孟山都公司公众号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大豆拥有悠久的历史,今时今日全球人民的生活饮食中都离不开大豆。你对大豆了解多少? 8月,小孟带领大家开启环球大“豆”市之旅。

第一站·东亚篇

第一站来到东亚。

没吃过这些,等于没来过东亚。从中国的豆腐、台湾的豆花,到日本的纳豆、韩国的大酱汤。大豆延绵5000年历史,作为发源地,中国和东亚各国将悠久大豆吃出新花样。

大豆,缘来如此

说到东方食品的精华,当属大豆!大豆绵延5000年历史,作为发源地,中国和东亚各国将悠久大豆吃出新花样。

大豆,又称为黄豆,起源于中国,早在公元前2560年黄帝时期就已种植,与黍、稷、麦、稻并称为“五谷”。公元前3世纪,大豆自中国传入朝鲜,于6世纪经海路传至日本九州。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靡东亚的大豆由商人和科学家带入到欧洲和美洲,并逐渐发展成世界最重要的作物之一。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几乎天天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消费大豆。从豆油,到豆腐、豆浆等豆制品,以及酱油等调味品,这些都以大豆为原料。同时,大豆还是优质饲料的原料。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豆粕,富含蛋白质,被作为生产饲料的主要原料(85%的豆粕被用于家禽和猪的饲养[1])。

中国

经济发展带动收入增长、饮食结构变化,使人们对蛋白质的需求上涨,对鸡鱼肉蛋的消费量猛增。2014年,中国进口大豆7140万吨,占全年粮食进口总量(1亿吨)的70%[2]。

之所以进口如此多的大豆,主要因为中国农业资源紧缺,国内种植无法满足大豆需求。中国耕地面积只有20亿亩 [3] ,大部分用来种植玉米、小麦、水稻等主粮;若在国内种植等量的大豆,需要新开垦6-7亿亩耕地 [4] 。

我国从1996年开始从美国进口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加工豆油和生产豆粕。和国产大豆相比,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价格低廉,出油率高,更受加工商和贸易商的青睐。

中国台湾

台湾人钟爱豆腐、豆干和豆浆等各类大豆制品。台湾豆花,又称豆腐脑、豆腐花,是由黄豆浆絮凝后形成的果冻状食品,是一款台湾常见小吃。在台湾,夏天有冰镇豆花,冬天则加入热糖水食用,亦有将豆花本体掺入其他口味如鸡蛋、巧克力、红豆等的创意豆花。

台湾人无“豆”不欢。据台湾主妇联盟统计,中国台湾每人每年大豆消费量高达11公斤,相当于140块0.8斤重的豆腐块。

台湾大豆进口依存度很高,99.95%为进口大豆,其中逾9成是转基因大豆[5]。早在1996年,台湾就开始就直接用转基因大豆做豆腐、豆浆等豆制品 [1] 。


韩国

来到韩国一定不能错过韩国大酱!酱是朝鲜民族饮食的基本调料,又是主要的副食品。酱有清酱、大酱、辣椒酱、汁酱、青苔酱、黄酱等种类。中国古文献《三国志》曾提到朝鲜半岛的大酱。

大豆是韩国大酱的主要原料,同时加工制作豆腐、酱油、豆奶及其他食品。公元前3世纪,大豆自中国传入朝鲜,于6世纪经海路传至日本九州。

2014-2015年,韩国进口大豆114万吨,约74%的进口大豆用来榨取豆油,26%的进口大豆用来加工豆腐、大酱、豆奶、豆芽等食物 [6] 。


日本

纳豆是最具日本民族特色的食品之一。纳豆始于中国的豆豉,于公元前3世纪自中国传入朝鲜,6世纪再经海路传至日本九州。

除了优质大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纳豆还富含生理活性物质:如大豆卵磷脂、纳豆激酶、维生素B、E、K2等,对人体具有全方位的保健作用,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慢性病[7]。日本人平均寿命在85岁左右,食用纳豆被认为是长寿原因之一。

2012年,日本国内总消费大豆310万吨,约90%来自进口,其中200万吨进口大豆用于榨油 [8] 。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zhangxuqin] 标签: 大豆 东亚篇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