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乡村建设

“互联网+”来了 农资人你约吗

2015-07-17来源:农业科技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编前语:日前,农资人纷纷将目光投向农资电商这个农资圈里最热的问题。2015年被业内称之为农资电商的元年,各大农资企业都有“触电”行动。这种新商业模式已经对传统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互联网+”正在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迅速改变着我国农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甚至开始撬动农资流通的业态。电子商务对传统农资企业,是一种观念革新的挑战,是一种市场变革的压力,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机会。

农资电商很火,互联网思维很热,但是真正体验和拥抱的农资人有多少?传统的农资渠道面临啥问题?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才能建设出最接地气的农资电商。亲爱的农民朋友(尤其是农资人),你网购过吗?你熟悉微信功能并能用到实际中吗?你出门在外尝试通过团购APP吃饭和住宿吗?你尝试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转账、抢红包和理财吗?你尝试使用农资行业推出的APP了吗?你愿意尝试、体验和互联网相关的新事物吗?

是的,“互联网+”来了,农资人你约吗?世界那么大,你该去看看。

站在“互联网+”风口上,新的商业模式已经对传统行业产生巨大冲击

电商“狼群”压近 经销商转型需提速

近年来,不论是阿里巴巴、京东这样的电商巨鳄,还是农资业内的企业都意图将农资电商纳入自己的事业版图。面对“狼来了”的问题,传统渠道经销商应当如何应对?他们又该如何进行营销模式的转变?

三大瓶颈:用户体验、即时服务和“最后一公里”

中国农业即将进入3.0时代,传统的农资经销模式转型势在必行,线上线下相辅相成才是新农业时代的发展之路。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现阶段农资电商需

要改进的地方有三个方面:一是注重最终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农资电商网站的设计者往往对消费者了解不够,导致了网站的用户体验度不高。二是为农服务不够快速机动灵活。面对农民种植时出现的实际问题,电商平台很难及时、实地解决。三是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农资行业,尤其是化肥,一次性购买的量很大,有的耕地位置又较偏远,电商引以为豪的“高效时速、及时送达”就显得捉襟见肘。

化肥行业分析师郭兆熊始终觉得,无论是“互联网+”的农业3.0时代还是传统的经销时代,激烈的竞争、新经营模式的冲击都不是一件坏事。能够引起行业的重视,带着活跃的思想去探索实践才是市场竞争存在的根本目的。对此,山东菏泽新东方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建刚也深有体会:“我们不应该去惧怕农资电商带来的威胁,而是应该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去开发我们新的商业经营模式。因为我们是最了解最终消费者农民心态的人,只有我们才能带给最终消费者农民最好的用户体验、最优的服务和最‘人情’的产品。”

强化自身优势,提供订制化服务成突围关键

业内专家认为,传统经销商若要突围,需要注意:一是从提供商向服务商的转变。二是向仓储方向发展,这是电商出现后面临的最大难题。率先抢占区域市场的仓储份额,才会拥有市场的竞争优势。三是向订制化、环保化模式转变。“移动互联网+”的模式出现,将是智能化、精准化、订制化的综合应用,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将不断加强。四是寻找新的经营模式,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新时代的来临,也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参与者不能光是“纸上谈兵”,更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经营模式。 (据《中国农资》)

“互联网+农资行业”的N种模式

云农场云农场是国内成立较早的一个网上农资交易及科技服务平台,主要为农民提供化肥、种子、农药、农机交易及测土配肥、农技服务、农场金融、乡间物流、农产品定制化等多种增值服务,并建立全天候在线客服体系。目前已建立200多家县级服务中心,2万余家村级服务站。

农一网农药电子商务平台农一网首创“县域工作站+乡镇服务专员+村级代购员(点)”的三级构架“农一模式”。通过发展村级代购员(点),帮助农民在线下单购买、农药品牌推广及产品知识的普及、植保信息及方案的推广实施等,实现电商落地和线下服务。目前已建立工作站700余家、村级代购员(点)约4000人。

农医生 2014年11月,首创移动互联网远程诊断技术服务模式的手机APP“农医生”正式上线,它建立了种植户与专家对话的平台,实现了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的目的。作为开放共享、互动免费的农技服务平台,农医生上线至今已认证专家10万人,注册用户突破500万。

蜻蜓农服今年3月,江苏克胜集团发布了“蜻蜓农服”农业服务交易平台。主要内容包括综合植保服务、农资超市、锦绣农场、互联网农村金融、乡村旅游等,目前正广泛吸引为农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资厂商、农产品平台、文化创意团队进入。

点豆网日前上线的综合性涉农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点豆网以PC、移动APP、物联网三网合一推广运营模式服务“三农”,“一村一站”智慧农业服务站实现商品直达,通过“线上自助下单体验”和“线下专有直达配送”的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模式,有效降低农资产品购买成本。 (张晓霞)

农资店的“互联网+”

柜台前,十几个顾客一字排开,争相登记会员信息、抢购商品;旁边,几个人围着店员,人人拿着手机,等着在店员的帮助下下载“田田圈”APP;此时,在“田田圈”各个乡镇的微信群里,消息也是此起彼伏,打听农资价格、咨询技术问题……日前,山西长子县北大街“田田圈”农业服务中心内,挤满了来自十里八乡的村民。这是该中心开业的第三天,场面天天火爆。

成为会员、下载APP、加入微信群,农民不仅可以获得产品信息,享受线上下单送货上门的服务,还可以方便地获得种植技术指导。该中心负责人宋红兵说,农民对这种“互联网+”模式的认可超出了他的想象。3天时间,中心以前的1000多名会员已有50%多成为“田田圈”的会员,还发展了200多名新会员;新设立的“田田圈长治”等微信群也已吸引了四五百人加入。

坝里村村民冯清伟连着3天每天都来服务中心,一来为买化肥农药,二来为了解APP和网上农资商店。虽然他常在淘宝、京东买东西,但从未在网上买过农资。他说:“网上东西真假难辨,农药不像其他商品,要是买上质量不过关的损失就大了。现在,本地的农资店要开网店,我当然愿意尝试。毕竟是老会员了,信得过公司,买得放心。”冯清伟更看重的是“田田圈”平台背后的专家和技术,“买再多的产品,不会使用也白搭。我们农民,最需要的是一对一的技术指导,最好是本地专家,外地的经验不一定适合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张宏宇 牛红蝶)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cuiyongxin] 标签: 农资 电商 互联网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