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资讯
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

瑶族——岭南无山不有瑶

2015-07-15来源:微信号国家民委
分享到: 更多

瑶族大家庭

起源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远古。黄帝战蚩尤的传说,在我国可说是已经家喻户晓。蚩尤部落集团被击败后,被迫从北向南迁徙,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的高山密林中,主要从事刀耕火种的山地游耕农业,其后裔亦先后演变、发展为三苗、长沙武陵蛮、莫徭、瑶族。长期的迁徙,不仅练就了山地民族极强的适应能力和坚韧不拔的进取性格,而且还扩大了他们与外界的交往,形成了极强的包容、开放意识和多元复合的民族传统文化。随着一代代瑶民的不断迁徙,如今这个民族的足迹已越过国境,延伸到亚、欧、美、澳等各大洲,成为世界性的民族。

名称

广西防城山子瑶。玉时阶摄

瑶族自唐末宋初形成单一的人们共同体后,由于迁徙频繁,居住分散,经济发展特殊,故名称也复杂多变。瑶族名称可分为自称和他称两种,自称有90余种,其中自称为“绵”、“门”、“敏”为最多,约占瑶族总人口的65%以上。他称则更多,有400多种,多与瑶族崇拜、政治、经济、居住、服饰、姓氏等密切相关。先民古称“尤人”,也是今瑶族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执行民族平等政策,采纳了民主人士的提议,广泛征得本民族同意,把自称、他称的各地瑶人统称为瑶族。

人口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境内有瑶族279.6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福建、江西等省区.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来看,瑶族是一个多元聚合的民族。

分布及建筑

瑶山

瑶族主要分布在五岭南北一带的山区,从而形成了“岭南无山不有瑶”的分布格局。瑶族是个迁徙较多的山地游耕农业民族。刀耕火种的山地游耕农业,决定了他们每到一个地方一般只能住三年五载,然后又迁徙到另一个地方寻地垦荒耕种。和这种刀耕火种的游耕农业相适应,人们建筑的居室十分简陋,民居建筑多为茅屋、竹舍、泥瓦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及受汉族、壮族的影响,瑶族民居建筑在汉族庭院建筑和壮族干栏建筑的基础上,结合瑶族地区的特点,创造了有本民族特色的庭院建筑、吊脚干栏、半楼居干栏等,建筑结构错落有致,变化丰富,别有一番情趣。

服饰

白裤瑶

红瑶

放眼五岭南北,各地瑶族服饰虽然都五彩斑斓,但若细分起来,山上与山下,平坝和山区,山内与山外,服饰的式样和风格都各具特色。

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男子喜着对襟无领的短衫,下着长裤或过膝短裤。广西南丹县瑶寨男子喜着绣边白裤;广东连南瑶族男子喜留发髻,插以雉毛装饰,并以红布帕包头。妇女喜着无领大襟上衣,下着长裤、短裙或百褶裙,在服装的领口、袖口、胸襟、腰带、裙边饰以色彩斑斓的挑花、刺绣,鲜艳夺目。瑶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喜爱以银簪、银花、银串珠、弧形银板等配以彩色丝带做头饰,风格别致。少女、未婚或已婚妇女从头饰上就可以区别。

宗教信仰

瑶族不仅信仰本民族从远古就产生的原始宗教,崇尚大自然,相信万物有灵,而且还信仰道教和佛教。特别是道教,自其传入瑶区后,很快就和瑶族民间的原始宗教信仰习俗相迎合,满足了瑶族社会的需要,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导致了瑶族民间信仰文化复杂性与多元性的形成,从而使瑶族的宗教信仰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文化节庆

广西贺州瑶族师公们祭盘王。玉时阶摄

瑶族庆祝盘王节。

瑶族节庆丰富多样,其中最为盛大的节日当属“盘王节”,节日时间为农历十月十六日。每逢“盘王节”,瑶族村寨房舍要打扫干净,男女老幼梳妆打扮,换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尽欢而散。

瑶族牛节

牛节是瑶族另一个重要节日。在瑶族地区,牛是重要的畜力,犁地耙田都用牛力, 过去一些地区的瑶族还用牛力拉车运输东西,牛在生产劳动中所起的这种重要作用,使人产生爱牛、惜牛的心情,从而形成敬牛习尚,并形成牛节。据瑶族民间传 说,每年夏历四月初八是牛的生日,所以,人们将这天作为牛节。牛节这天,禁用牛一天,不能对牛高声吆喝,更不能用鞭、棍打牛。

除此以外,瑶族还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木莲节(也称祖先节,时间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等。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宝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gaoxiaoou] 标签: 瑶族 起源 服饰 宗教信仰 文化节庆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