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智慧农业

2015年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成果发布

2015-07-11来源:农业品牌研究院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专项评估已经伴随中国茶叶品牌发展走过了六个年头,而中国茶叶从“茶马古道”一路走来,到了今天的“一带一路”,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这个农业品牌大潮已起的时代背景下,茶产业发展的方向一直没有变,就是沿着品牌化一路走下去,而如何在品牌浪潮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茶叶品牌生态、品牌群落中谋得自己的一席发展空间,是各品牌需要衡量的重要因素。

在前几年的研究报告中我们已指出,认清市场、认识品牌,在这里,根据品牌发展走向,我们提出了三组不同的发展战略方向。

1、大而全与小而美

传统茶产业发展总是离不开强调“规模化”、“标准化”,成片的茶园展现茶乡的魅力。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茶产业规模在连年递增, 并且中西部产区如异军突起,势头猛进,尤其是从2005年到2010年的五年时间里,全国茶园面积从1352千公顷扩增成为1970千公顷,其中西南产区茶园面积扩张最快,从原456千公顷扩大为786.1千公顷,幅度高达72.39%,扩张速度惊人,一跃成为全国四大茶产区中规模最大的产区,具体可见图16。

图16 四大产区主要年份茶园规模比较

这势如破竹的“东茶西进”,除了受茶产业良好效益的驱动外,还有更多的是源于地方政府对茶产业“大而全”的追求。世界上将茶产业“大而全”做到极致的是印度,工厂化的生产方式是目前国内茶叶生产所望尘莫及的。而如前文所述,品牌价值的提升并不与规模的扩张有明显的关联,且中国的茶产业多为一家一户的生产,一味追求“大而全”发展是我国茶产业发展国情所不允许的。

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对于茶叶的消费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已经不满足于传统茶品牌千篇一律的“王者风范”,转而寻找“小清新”、“个性化”的消费感受,这也就催生了一批“小而美”的茶品牌的诞生。典型的有“乡土乡亲”、“祥源茶”以及“初印茶社”等各类定制茶的出现。

无论是“大而全”还是“小而美”,实质上是茶产业在规模化、标准化与个性化、多元化发展之间的区别。以大宗消费为主的茶叶可以用规模化、标准化来保障茶叶的高产以及品质的统一,如用于制作深加工的茶叶以及群体消费的中低档茶叶。而以个体消费为主的茶叶,要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则更需要有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作为母品牌,在引导子品牌发展之时不可一味强调做大做强,允许子品牌有个性化的追求与发展,最终百花齐放,丰富母品牌的产品线及品牌内涵。在这方向下,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要有战略性的眼光,根据自身条件,在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茶园的同时,也要鼓励部分小产区、特色茶的大胆创新,正是因为有不同的存在,才会有更系统、健康的茶叶消费市场。

2、名茶与民茶

各界对于做“名茶”还是“民茶”已经争辩了多年,一说“琴棋书画诗酒茶”是所谓的“名茶”享受,而“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民茶”的待遇,事实上,无论是哪一种茶都可以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体验,它们的区别只是“茶”本身对自己的定位不同而已,而饮茶是消费者自己同自己的对话,具体达到物质还是精神满足取决于消费者的心境。也因此对于走“名茶”还是“民茶”之路,仅仅是选择的不同,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从茶业发展史上看,从吃茶到喝茶,茶叶都是稀罕物,早期只有贵族才能享有,当时的官焙贡茶及其他名茶发展至今,基本都以“名茶”出现在消费者面前。而随着茶叶规模的增加以及理性消费的回归,更多的“名茶”从高高在上的圣坛走下来,走进大众,与民狂欢。这是否意味着“名茶”在没落?实则不然。

在未来的发展中,真正具有稀缺性的茶品牌将依然占据金字塔的顶尖。比如规模小但历来属于名茶系列的洞庭山碧螺春、西湖龙井等,如果能够在市场大潮中,保证其中生产条件最好、历史最悠久的几座山头只做顶级茶的态度屹立不倒,就是最好的“名茶”自我见证。对于普洱茶、安溪铁观音等这类体量庞大的茶叶品牌,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区或古茶树,以生产“名茶”为主,而其余茶叶依然走大众化消费市场,形成一个产品梯队,既保留了“名茶”的稀缺性,又能够完成量的消耗。

另外对于缺乏历史资源支撑的后起之秀,作为茶叶品牌新生代,将更多的选择避开“名茶”这座独木桥,改走相对接地气的“民茶”之路。从现有茶叶市场来看,同属龙井茶范畴的大佛龙井、越乡龙井等品牌处在中间层次,其余小产区内生产的龙井茶则形成了大众化消费的“民茶”产品,与西湖龙井共同构建了龙井茶金字塔,来自贵州、四川等地的茶大多也是属于“民茶”范畴。

虽然,中国的茶叶市场需要有 “名茶”与“民茶”的共同存在,但“名茶”已历经多年的发展,在未来的时间里,可能会涌现更多的知名的“民茶”,来填补中国茶叶市场的空缺。而届时,中国茶品牌金字塔内的产品体系也将更为丰富。

3、传承与创新

茶在中国由来已久,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消费习惯,都是中国历史舞台上不可或缺的角儿。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茶,也在做相应的改变。茶,作为品饮,在现代市场下,不仅存在着内部竞争,更面临着来自咖啡、可乐的挑战,这也就迫使茶品牌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寻找现代化的创新发展。

对于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是中国茶界的共识,如对历史文脉的挖掘、各地各类“贡茶”的诞生、传统茶宴的回归以及近年市场上对老茶的追捧,都是对茶历史、茶文化不同层面的传承。而说到“茶叶现代化”,往往总是与生产挂钩,但我们认为茶叶现代化发展不仅仅是指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更是理念的创新,是品牌时代下的茶叶现代化、时尚化发展。

放眼全球,国际上对茶叶的现代化与创新思考极为深入。立顿是国人接触较多的国际茶叶品牌,在其100多年历史里,已经成功将自己打造成了仅次于可口可乐的全球第二大软饮料品牌。美国人在20余年前创建了The Republic of Tea(茶叶共和国),以体贴、巧思和独特的理念,主推健康、血型和个性化的产品开发,用创意、现代和设计感的包装方式,又相继延生至创新茶商、茶礼与茶乐,展开了一场以“茶”之名的市场革命。

还有法国“以茶酿酒”的TANG,用了4年时间实现了从茶叶到烈酒,用中国绿茶酿制的TANG专为中国客户量身定制。离我们较近的案例如日本的伊藤园茶饮料,1979年从中国进口乌龙茶并生产世界上第一个罐装乌龙茶产品,进军软性饮料市场,以前卫的“茶”理念,将“茶”作为一个现代产业来运作,发展至今,其生产的绿茶、麦茶、健康新品茶饮料在日本销量第一,同时也以“茶”为核心,开发了众多延伸产品。

从国内看,中国的现代化茶叶品牌也有不少。如中国的茶饮料市场自1993年起步,2001年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涌现了如康师傅、统一等大批的茶饮料品牌,而2011年农夫山泉推出的“东方树叶”,以其“0卡路里”的亮点及满富历史的品牌故事和时尚的包装风格席卷市场,成为众多茶饮料中的“黑马”。此外,在现代化创新理念下发展起来的的典型品牌有忆江南、艺福堂等。忆江南被誉为“中国的立顿”,借助以商超为主的多种渠道,以现代、时尚的包装符号,瞄准年轻消费者特别是白领女性,在众多传统的茶叶品牌中脱颖而出。

在市场定位上与忆江南有相似之处的艺福堂,不同于传统茶企的被迫“涉电”,它从一开始就将渠道瞄准了电子商务,是一个依托于电商平台发展起来的年轻品牌。随着人们对消费体验的多元化需求的推进,对产品的现代感、时尚感也将有更高要求,而茶叶品牌在发展过程中,也将适应时代的发展,涌现出更多具现代化、时尚化的“美”的品牌。

中国的茶产业品牌化发展,必须要考虑构建一个对应不同消费需求的茶品牌生态系统,既要有适当的“大而全”也要有“小而美”的发展,要有“名茶”更要有大众消费得起的“民茶”,还要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观,创造出具有现代化、时尚化的茶叶潮牌。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zhangxuqin] 标签: 2015年茶叶区域 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成果
相关新闻: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