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互联网+农业品牌策划的创新思维

2015-04-12来源:商道伐谋微信
分享到: 更多

      如今农业几乎成为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痛点,解决三农问题是包括政府、企业、农民在内的强烈共识。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当中,提出了“强富美”的农业发展蓝图,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李克强总理针对中国经济现状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概念,这对于仍然处于相对孱弱的农业来说,一步跨入互联网+时代,的确面临着诸多挑战。不客气地讲,仍然处于包产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生产模式的中国农业现状,不要说全面拥抱大互联,进入互联网+时代,就算迅速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当中,也绝非易事。

      然而,大势所趋之际,在大互联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业又不得不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中国农业必须尽快找寻到互联网+农业品牌的创新出路,才能够使得中国农业经济真正融入到高度发展的中国社会经济大潮当中,从而实现中国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成功。

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农业

      熟悉世界农业发展格局的人一定清楚,欧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进入到智慧农业时代,在这个方面,中国农业与世界先进农业之间的距离被越拉越大。在其他产业奋起直追甚至赶超欧美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业却被远远甩在后面,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相背离。

      所谓“智慧农业”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更透彻的农业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数据资源、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更贴心的公众服务。“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于一体,对建设世界水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从智慧农业的基本论述当中我们看到,当下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户型农业生产并不利于智慧农业的发展和推广,这一当年让中国7亿农民致富的创新模式,如今甚至成为阻碍中国农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为此,中央政府开始鼓励农民土地合理转让流转,鼓励集中大规模农业生产,鼓励成立专业农业合作社,从而便于创新技术、管理、运营、市场等经验在农业生产经营当中得以运用。

      集成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智慧农业”已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节约资源、作物多样化和农产品安全等方面凸显优势。

但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还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农业规模小、经营分散的生产方式给物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造成很大困难,"智慧农业"发展层次总体偏低,花卉、中药材、蔬菜、畜禽养殖企业试用农业物联网,技术设备提供商和农业企业往往因投入高而望而却步。因此,首席农业创新发展专家任立军指出,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智慧农业”发展战略地位;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完善资源数据库,实现农业数据信息的智能共享;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户农业信息资源的可及性;实施“智慧农业”重点工程,形成规模效应。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今后我们不能再追求"十二连增",甚至"二十连增",必须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升级换代。”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说出了不少深耕农业领域政协委员的心声。而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委员们纷纷开出了药方,其中在传统农业中注入智慧的信息化因素是一个大方向。

互联网+品牌=品牌农业

       上面,我们主要通过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改进来探讨了智慧农业的话题,其实一个更加重要且迫切的问题已经摆在中国农业面临30几年,也就是农业品牌问题。从北京立钧世纪对于中国农业的研究来看,中国基本上处于零农业品牌状况之下,仅有的一些所谓农业品牌,要么是农业产业化企业品牌,重点不在农业本身,要么是借农业谋取企业或者个人私利的企业品牌,重点在于从农业相关政府机构或者银行获取相关利益。因此,不客气地说,真正的农业品牌微乎其微,能够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品牌溢价收益的农业品牌更是少之又少。

      很多人提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发展规划路径,上至中央政府下至乡镇村政府部门,可能有相关的农业种植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但却没有有效地规划出农业品牌发展路径。因此,农业品牌营销专家任立军认为,中国农业要发展,必须走农业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中国农业的附加价值得以提高,从而倒逼农业生产及资本、人才等追逐并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当中来,使得中国农业在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诸多方面弱势地位得以加强,甚至追平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

      走互联网+品牌农业之路,在任立军看来,是当下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中的关键。

      首先,以区域政府为主导打造区域互联网+农业品牌。大互联时代,面对新生代消费群,合理地运用互联网思维营销理念,通过提炼区域农业特色产业特征和农业文化特征,创立并创建区域性互联网+农业品牌,从而使其成为区域农业企业品牌的背书品牌。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批诸如盘锦大米、和田大枣、贵州兴仁薏米、陕西白水苹果等著名区域农业品牌,这些品牌的发展,标志着这些区域农业已经走向了市场化的道路,但却融入大互联时代,当然也未能形成互联网+区域农业品牌。因此,农业品牌营销专家任立军指出,已经发展起来的区域农业品牌,应该抓住大互联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带来的生产、营销渠道、品牌传播、营销服务、顾客关系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尽快融入互联网,从中发现并发掘出创新品牌发展战略着力点,制定区域品牌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从而使区域农业品牌升级为互联网+农业品牌,避免落后于大互联时代的品牌建设。

      其次,在互联网+区域农业品牌背书之下的农业品牌集群打造。显然,仅仅依靠区域农业品牌的发展模式并不能完全实现农业品牌化,只有在区域内形成强势的农业品牌集群,才是区域农业做强做大的标志。通常,围绕农业品牌集群的打造,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品牌建设:一是以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为主的农业品牌;二是以农业产业化企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品牌;三是以农业技术、育种、饮料、肥料、农药等为主的服务支持型农业品牌;四是以新农人为主的创业型农业品牌。这四个方面的农业品牌,后三者都具备市场化的企业运营机制,因此,这些企业也更加容易创建互联网+农业品牌,最为关键的是第一者,它们以农业生产为主,远离现代企业运营机制,企业在技术、资本、人才、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这就需要企业和合作社加强企业软硬件的打造,从而吸引并吸收外部优势资源,借助外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品牌。

       再次,互联网+农业品牌的打造要寻找到合适的创新点。没有千篇一律的标准和模式,尤其是在当下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里,不同类型的农业企业有着不同模式的创新发展驱动力,因此,洞察并发现到属于自身企业品牌创建的创新点,是打造有影响力有价值的互联网+农业品牌的关键所在。切忌把互联网+农业品牌的打造机械地当作农业品牌与互联网的简单叠加,这样不但不易形成强势品牌,反而可能给企业品牌增加累赘。

互联网+创意=创意农业

      在过去几十年当中,中国农业普遍追求的N连增目标,使得中国农业发展过度放在数量上,却极大地忽略了农业质量的发展,从而导致中国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土地污染等问题频发,最终导致农业源头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频现。从目前的中国农业生产现状来看,保持粮食生产的红线仍然很有必要,同时,发展互联网思维的创意农业也非常必要,它不但可以提升中国农业生产的附加价值水平,也可以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农业产品选择空间。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理念先进、拥有较高教育水平的新农人的涌现,围绕着农业生产开发出来的创意农业成为新农人们追逐超额利润的有效手段。

      创意农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农业功能的拓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和生态农业相继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创意产业的理念也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形成并迅速在全球扩展。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人们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即现在所谓的创意农业。

      创意农业学以美学经济理论、总部经济理论、战略资本理论、附加值文化理论、消费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附加值文化为理论核心,瞄准世界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前沿,着力构建创意农业理论创新体系,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附加值文化理论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培育农产品附加值文化,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不断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创意农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具有想象力。现在,有企业将农业搬进家庭阳台,发展成为城市家庭微农业;有企业充分利用城市里的办公、工厂、绿地等空间,发展空间化的创意农业。新兴创业者利用一切可以创新的着力点,发展创意农业,使得农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农村,逐渐渗透到城市空间。

互联网+工业=农业产业化

      从前,北京立钧世纪接触并服务过很多农业产业化企业,这类农业产业化企业只是农产品加工深加工的阵地,并未能有效地影响并带动农业的发展,与其说是农业产业化企业,还不如说是农产品加工或者深加工工业企业。因此,这种“工业采购农产品”的农业产业化模式,虽然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迅速,而其供应链的前端农业却未能真正实现提高。

      进入大互联时代之后,我们一直在探索破解这一痼疾的方法路径。我们发现,互联网在中间为媒,彻底破解了这一难题。互联网的发展,有效地架起了农业与工业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讲述,可以保证双方的信息沟通得以顺畅;通过互联网平台的使用,使得工业与农业分属不同领域的两者之间得以在一个平台上进行资源共享、互动、对接。这些都保证了农业产业化企业能够使工业与农业有效地融合。

      回头来看,过去为什么工业与农业无法有效融合,甚至有机结合都显得异常困难?举例来说,双汇曾经出现的瘦肉精事件及三鹿出现的三聚氰胺事件,前者导致品牌受损,后者导致企业关门大吉。除了企业自律性较差存在侥幸心理之外,根源性的问题还是工业与农业无法互联互通的症结所在。首先,农业生产者并不清楚工业的需求是什么,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有人说,农民当然知道为双汇提供生猪了,当然知道。可是农民却不知道瘦肉精对于企业来说能够带来什么,他们只知道提高生猪的瘦肉率能够卖个好价钱,说明农业生产者只看着自己的收益来做事,并不管产业链下端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的需求。为什么会导致农民这么想这么做?反过来也说明,工业企业也只顾着自身的利益,并不会设身处地为农民利益着想。好吧,工业与农业生产各想各的,怎么会走出同一条道路?当双方路径发生巨大背离时,就出现了像三聚氰胺一样的事故,导致三鹿这样的巨型乳品企业倒闭。

       当互联网为工业与农业架起桥梁之后,双方在资源、信息、技术、标准、管理、人才等方面进行共享,农业产业化企业就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本、资源、技术、标准、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来带动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标准化、高效率,不但确保了自身产业链前端的安全和品质问题,同时也帮助农民创造更高的收益。

      北京立钧世纪合作的一家农业产业化企业,其产业链前端是种植小麦的农民,在2013年以前,这家企业收上来的小麦由于品种(不同品种的小麦其内在成分如蛋白质含量也不同)、品质等问题,企业不得不花费巨大精力进行配麦生产,原因就是其下游企业如面包企业、饼干企业、挂面企业、方便面企业等对于面粉的品质要求不同。一个订单下来之后,配麦人员不得不进行大量的试验,以保证能够为特定企业提供特定要求的面粉。在实际的小麦加工过程中,常常因为配麦人员的实验准确性问题,而导致大批面粉被退货的现象,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2013年,企业下定决心投巨资融合农业生产,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搭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应用,2013年6月麦收季节获得了答案。与农民紧密融合之后,不但区域小麦产量有8%左右的提升,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小麦品质稳定的同时,品质大幅度提高。这一举措带来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也使得企业利润率大大提升,不但减少了小麦加工工艺环节和成本,标准一致的生产加工工艺使得工人的效率大幅度提升,企业为此提高了6%的毛利率。在面粉市场价格战达到白热化的情况下,这家企业的利润率不降反升。

结束语

      进入大互联时代,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互联网+农业的创新因素之外,还包括互联网+市场、互联网+生态等方面,都有无限的创新空间。北京立钧世纪品牌策划专家任立军认为,只要抓住并及时拥抱大互联,农业发展具有无限的想象力空间,借着中央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相信中国的农业一定会“风好正扬帆”!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宝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anglu] 标签: 农业 nbsp 品牌 互联网 企业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