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李树君推进中国农机院之升级版:发挥研发优势 补齐制造短板

2015-04-03 作者:朱礼好 来源:中国农机商业评论微信
分享到: 更多

2014年,中国农机行业首次遭遇“黄金十年”之后的拐点,全行业呈现利润负值。与此同时,作为农机行业的科技型龙头企业,中国农机院整体营收却首次突破50亿元,增长了5%,尽管另一方面利润有所下滑,但是仍取得了1.1亿左右的利润——这无论对于农机院,还是对于其掌门人李树君,都是值得欣慰的一个成绩。

2014年,李树君还干了件大事。20149月,由中国农机院承办的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CIGR)第十八届世界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也是第一次来亚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树君还在本届大会上当选为该组织继任主席,这也是该组织成立85年来首次由中国人担任主席。李树君从201511日正式履职,开始在这个最大的国际学术组织主席团六年工作的历程(继任主席、主席、既任主席各2年,共6年)。2014年中国农机化十大新闻评选中,此条新闻被公推为十大新闻之一。可以说,2014年李树君个人及他领导的中国农机院,达到阶段性荣誉顶峰。

当然,李树君认为,他的当选,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中国农机院甚至中国农机科学工作者的荣誉。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以及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李树君走向国际组织提供了强大的后盾。而李之当选,也为吸引更多高端智力资源进入农机院、为中国农机领域加强与国际交流提供了平台。


提升制造能力

缺乏拳头产品,这是研发实力强悍的农机院的一个心结。几十年来,农机院一直是农机科研的龙头,但李树君感到遗憾的是,农机院主要是在研发和样机阶段走在行业前端,一到产品商品化、规模化层次,就开始变慢、显露出短板,因此在制造基因方面亟须加强。

举例说,农机院开发的轮式喷杆喷雾机五年前出来了,但因商品化能力有限,受阻于规模化。李树君认为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农机院在农机产业链的优势主要还在前端,研发层次多一些;二是拳头产品打造取决于资金投放能力,如果研发一台喷杆喷雾机两百万,投放生产线可能需五千万,而农机院根本没有这个资金实力。“做两台行,做两百台,质量一台机子一个样,维修都没法修”。

因此,李树君认为,拳头产品打造是农机院下一步要继续加强的,农机院研发出十种产品,也许自己只能生产一种。但是由于农机院仍然是行业科研开发的领头企业,还是农机产业联盟的牵头单位,虽然也是企业,但可以向行业进行技术转移和扩散“公益”的职能。

农机院这几年通过聚焦主业,不断谋划转型,在今年或者未来一段时间,农机院将继续加强整合,发挥在收获机械研发制造方面的优势,加大提升内部制造能力的力度。以往知名的“新疆-2”小麦收割机,社会化程度很高,但协作企业的质量和水平不是特别高。要提高质量,必须把一些重要的核心零部件自己生产出来。随着现在用户需求的升级,去年农机院在离洛阳中收几公里处的孟津县,投了第二个收获机械制造基地,以期提高自主制造水平。

让李树君稍感欣慰的是,在玉米和小麦收获机械方面,旗下产品质量比以往已经有较大提升,尤其旗下洛阳中收的玉米收获机,前些年经常发生反复维修甚至退机的现象,而2014年已经没有这种现象,产品还供不应求。年底洛阳中收总经理刘天舒向李树君汇报时,李树君指示要加强年初计划,加强装备制造能力提升,提升产品质量。

科技企业转型为制造实体,并不容易。农机院从科技性企业转变成科研制造一体化的过程十分艰难,内部的院所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院所原来几乎没有制造能力。而单纯以产品研发为对象的科研机构很难生存下去,要想走这种产品和研发一体化的道路,必须得有制造能力。

认准这个目标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自从李树君当院长以后,在工厂的布局和投放方面,下了很大的精力。原来农机院就是租别人一千平米、三千平米、五千平米的厂房,在那里面组装设备。李树君上任后,立下的初步目标是前3-5年解决没有场地和厂房的问题。近年来,农机院加快土地资源的整合,高起点建设了一批厂房,目前已经完成了这一目标,下一步,制造能力的提升显得压力更大、更为迫切。

李树君曾到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国考察,既开眼界,也深受启发。“你到国外企业看,齿轮加工全部都是自动的,我刚从韩国大同回来,一个铁疙瘩进入生产线,内齿外齿加工,然后淬火、冷却、加工包装,没有任何人工辅助,柔性化的拖拉机和收割机混装生产线,一万五千个零件全部智能提取。未来我们的农机制造也应当是这样的,而不是说单纯我有现代化的厂房。”

不过,李树君也明白,农机院制造能力提升的过程不会很短,甚至将比较漫长。农机院想生存发展,不能单纯靠研发,研发是需要投入的,农机院的利润2014年有所下滑,研发投入、折旧摊薄利润无法避免。

而国有企业经理人的考核机制,有时候会产生悖论——上级要求企业年年增长,而如果上一任领导在位上的投入,收益就可能是未来几年或下一任领导的,但投入就会影响当期业绩,这让有的现任领导害怕投入。但李树君还是着眼长远,加大了投入力度,譬如在采棉机领域,农机院已经瞄准内地市场研发出三行收获机,效果不错。

“采棉机生产加工要求非常高,一般的企业不敢轻易碰这个产品,是不是真投,做样机和科研两回事。投的过程有风险,投的方向是不是正确、产品选择是不是准确,都是需要权衡的。我们也可以搞点课题做点买卖,数字很好看,但是再过三年企业可能就没有了。对于我们来说,要做的是近期利益和中远期目标相结合。”李树君说。

这种思想指导之下,农机院要做大增量、做好质量,在高端产品方面加大开发力度。李树君认为,总量上不增长,没有规模不可能有效益。同时,农机院要在保持数量增长的前提下,狠抓产品质量提升,“没有内在质量的支持,你规模再大也可能生存不下去。”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宝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zhangxuqin] 标签: 农机院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