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三农政策政策解读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领域法规和标准体系现状及立项建议

2015-04-02 作者:张益 来源:固废观察微信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近几年,我国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在完善政策法规、建立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主体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同时,随着国内外污染土壤防治领域的技术进步、经验积累和市场需求,在环保部等部委的高度重视和具体指导下,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也已初具雏形。

立法步伐:逐渐加快

总结相关政策法规的发布历程,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工作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2-2007年):开始涉及土壤环境保护阶段。包括发布《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

第二阶段2008-2012年):逐步重视土壤污染问题阶段。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土地复垦条例》、《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等政策法规。

第三阶段2013年以来):加快土壤修复立法步伐阶段。20131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6环保部发布《中国土壤环境保护政策》;20144月通过的《环境保护法》修订案增加了土壤修复的内容,5月环保部发布《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11月环保部发布《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及修复工作指南(试行)》

据报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已经环保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有望在2015年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被列为全国人大第一类立法计划项目,预计将在2017年前后出台。由此,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法规体系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得到基本完善。

标准框架:初步形成

20142月,环保部发布了《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和《污染场地术语》等5项污染场地系列环保标准,旨在为各地开展场地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治理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为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目前,我国已初步成形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标准框架主要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暂行)》,《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污染场地术语》等。

20151月,环保部发布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两项新标作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稿,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当前对土壤环境变化规律以及土壤污染风险的认识程度,为将要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了技术支撑,也预示着我国对土壤环境的污染防治将进入兼顾保证土壤质量和控制环境风险的新阶段。

立法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仍不健全,在很多关键问题上还有所缺失,这也是造成土壤修复产业一直不温不火的原因之一。未来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土壤污染防治法规体系的完善:

第一,完善法规体系。尽快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例》、《污染场地管理条例》和《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编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三五”规划》和《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修订《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政策法规。

第二,明确责任主体。不管是工业污染场地还是农田土壤,当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从经济基础向上层建筑传递的最大呼声是为项目“寻找埋单人”,由此就产生了认定责任主体和明确管理部门的需求。

第三,健全管控体系。建立健全土壤污染监测防治体系、污染举报制度,对土壤污染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从污染源头控制出发,减少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从源头上控制矿产开发及冶炼过程对土壤和水体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标准体系:尚需改进

对于土壤修复行业来说,技术标准将直接影响到采用的技术路线、决定修复的成本,是影响土壤修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急需系统化完善土壤修复领域相关技术标准,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第一,尽早完成土壤环境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第二,根据污染土壤的类型、特点和用途,制定可以真正反映土壤修复要求、并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的标准技术;第三,制定反映管理要求的相关标准,包括明确哪些场地需要开展修复,并规范环境监理和修复验收等环节。

未来5年,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的立项建议主要包括:《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建设用地土壤修复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设用地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建设用地土壤修复工程质量评价标准》,《农用地土壤修复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农用地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农用地土壤修复工程质量评价标准》,《污染场地修复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监理技术规范》,《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技术规范》等。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zhangxuqin] 标签: 土壤污染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