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三访种粮大户庞立虎

2015-01-09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本报记者高杨

  宽阔的水泥晒场上满是黄澄澄的玉米,高大的库房里大马力农机具摆放整齐,配有先进的土壤检测和智能培肥设备……2015年新年前又一次见到庞立虎,山东大汉的红黑色脸庞根本藏不住喜获丰收的好心情。如果不经确认,记者真不敢将他身后的现代化家庭农场与当年那个青涩的种植大户联系起来。

  记者曾3次拜访庞立虎。第一次是2013年春节刚过,记者想在山东省莒南县找一名种粮过百亩的大户了解情况,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协助下见到刚包了310亩地的38岁农民庞立虎。

  他当时是个成功的农资经销商,经营着一家规模较大的农资超市。“主要是看中了国家种粮的好政策。”追问为何包地种粮时庞立虎说,“咱有自己的种子、农药、化肥,还愁种不好地?”

  事实并非如此。最初庞立虎种地可以用“惨”字形容。由于2012年底包的地匆忙种上小麦,加上灌溉条件不好没及时浇上水,他地里的苗比周边矮上一截,歪歪扭扭无精打采,着急上火的庞立虎那时天天泡在地里。

  2013年9月的一个阴雨天,记者又到莒南采访庞立虎。这时的他已注册资金2000万元,在当年7月1日成立了全县首家个人独资的家庭农场,将全部家当押到种粮上。他购进多台大型农机,新建了办公室、库房及1800平方米桑蚕大棚。

  此时的庞立虎早已不是那个毛糙上火的新手。“最近一直下雨,玉米的收成恐怕又悬了。”小麦不理想,他寄希望玉米打个“翻身仗”:“最不济我和周边村儿说好了,靠农机代收赚点儿辛苦钱。”问起是否为选择后悔时,庞立虎的面色严肃起来,“我真是下定决心了,当农民哪能种不好地呢?”

  收完秋,记者在给庞立虎的电话中得知,当年他种地亏了钱,靠代收和养蚕算总账勉强赚了几万元。2013年底,莒南为扶持家庭农场发展,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实施意见》、《莒南县家庭农场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庞立虎的博丰家庭农场成为扶持重点。

  2014年,县供销社和洙边社区开展“村社共建”,与庞立虎共同出资成立了农业发展服务公司,庞立虎出地、晾晒场和配套农机库;社区帮助再流转300亩地,并提供配套建设;供销社投资建设5000吨粮库、1000平方米农机仓库及粮食烘干、智能配肥等设备。

  在多方支持下,博丰家庭农场不仅小麦亩产超2013年,由于选用良种和实行机械化,玉米也大丰收,加上为周边5000亩农作物提供耕种收服务,农场全年盈利40余万元,并辐射带动周边2000余农户。“种好地是农民的‘正经’,明年你再来,农场肯定又变样。”庞立虎充满信心。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智农人] 标签: 是个 成立了 上一 再来 打个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