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李国祥:走出当前国家粮食安全困境

2015-01-19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201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继续强调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01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继续强调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是否意味着当前我国粮食供求紧张?是否意味着用来养活国人的稻米和小麦产不足需?是否意味着主要用来喂养牲畜的玉米供给太少?

    当前强调国家粮食安全并不是因为国内供给紧张

    尽管对当前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性的判断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认为我国缺粮的依据是不足的。

    实际上,我国目前粮食市场供给不是少了,而是偏多。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多年增产,2014年实现了十一连增,粮食总产量连续两年超过6亿吨的水平,连续5年超过5.5亿吨的水平。而我国用于满足居民食物消费的原粮数量每年只要大约5亿吨就足够了。可见,总体上说我国粮食产量用于满足居民的粮食消费是绰绰有余的。更何况,我国近年进口的粮食超过8000万吨。

    由于粮食供给极其充裕,国内粮食市场出现了稻强米弱、麦强面弱的格局,成品粮销售困难,市场价格低迷,国内粮食市场受到国际市场冲击。尽管目前国内粮食库存水平仍然不是一个公共信息而难以用来作为判断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重要依据,但是从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专门研究的粮食库容建设和强调粮食出库工作等情况来看,基本也可以判断我国粮食库存水平高,现有库容严重不足,农民生产出来的部分粮食已经没有仓库可装了,这些都表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性好。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我国粮食不缺,为什么粮食进口规模还逐年扩大?的确,很快我国年度粮食进口规模将会突破1亿吨。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状况不好?客观地说,我国粮食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粮食生产缺乏比较优势,竞争力不强。如果我国粮食收购价格向国际市场看齐的话,当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我国农民生产粮食就会亏本,而粮食出口大国的农民生产粮食仍可能盈利。如果任凭国际粮食市场冲击,我国农民就会失去粮食生产积极性,而放弃粮食生产。不过,新形势下,粮食适度进口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途径。受到资源条件的制约,考虑到消费者个人偏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我国少量进口稻米、小麦和玉米等主粮,进口一定数量的大豆和其他食用农产品,不仅没有损害国家粮食安全,而且有助于改善国家粮食安全状况。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智农人] 标签: 我国 宋体 亿吨 这是 就会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