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帮扶路浓浓为民情
———安徽省财政厅帮扶小岗村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杨丹丹
“这是那个‘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跨过富裕坎’的小岗村么?隔一段时间没来,竟然认不出来啰!”最近,作家温跃渊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采风,看到乡村巨变后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小岗村果真发生了“大变样”:宽阔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白墙黑瓦的村民新居整齐划一,太阳能路灯、垃圾箱排列有序,沈浩事迹陈列馆、大包干纪念馆、游客中心、干部教育基地等一批拔地而起的标志性建筑一字排开。
有着城镇化的印迹,小岗村依旧保有着淳朴的乡土味:蔚蓝色的天空下,金灿灿的稻谷晾晒在道路两边,不时有村民骑着摩托车飞驰而过,空气中飘来泥土味,夹杂着收获的芬芳。
到过小岗村的人们无不感叹道,今天的小岗村是美丽的,是幸福的,更是有着活力与希望的。一路回望,在小岗村十年来的发展轨迹中,既有安徽省委、省政府和市、县的关心支持,也离不开众多财政人无私和默默地付出……
爱心接力,村庄涌暖流
“如果没有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与决策及财政厅对小岗村持续多年的帮扶,小岗村不会有今天。从最早的朱玉明厅长开始,到陈先森厅长再到罗建国厅长,从选派第一书记沈浩到丁俊再到张行宇,三任厅长、三任第一书记都对小岗村的发展倾注精力与心血。”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介绍说,省委、省政府对小岗村的发展寄予厚望,调动了社会各界的力量给予支持,财政厅长期对口帮扶,才使得小岗村美好乡村建设展现出新面貌。
“是书记们帮着我支撑这个家的。”村民殷光勇说起这番话时泪光闪闪。他的妻子是重度精神病患者,两个孩子年幼,一家的收入就靠着2亩地。沈浩来到村里后常到殷家嘘寒问暖、送衣送物。张行宇任第一书记以后,考虑到他家的特殊情况,不仅帮助他搬进了村民新居,安置了家具、太阳能热水器等,还给他找了一份在村里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作,解决了一家人的生活难题。
“小伢子这么多年在外打工苦得很。要不是那位干部帮忙,我哪里想得到他能回到我身边呢。”63岁的姜吉霞是村里的困难户之一,她嘴中的“那位干部”指的是财政厅厅长罗建国。原来,姜吉霞的老伴多年前因脑溢血丧失劳动能力,小儿子是个盲人,在外学习按摩手艺,大儿子结婚后已经分家。照料老伴和小儿子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姜吉霞一人身上。今年春节前,罗建国厅长在走访慰问小岗村困难户时,看到姜家人的生存现状后,当即就向姜吉霞建议,能否让小儿子留在村里,大家群策群力帮忙开个盲人按摩店,以便帮她分担家庭压力。
“省委领导把选派小岗村第一书记的任务交给财政厅,是对财政厅的信任。全厅上下广为宣传发动,凡是符合条件的年轻人全部踊跃报名。从厅直机关报名的几十名干部中挑选出综合素质好、协调能力强、扎实苦干的干部选派到小岗村,对小岗村的帮扶。这可谓走过了艰难起步、稳步推进、不断提升三个阶段。”财政厅人事处处长朱士昂介绍说。从2004年起,安徽省委决定从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分期分批选派年轻干部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贫困村、落后村任职,支持帮助当地发展。2004年2月,来自安徽省财政厅的沈浩被选派赴凤阳县小岗村任第一书记,开启了财政厅10年帮扶工作历程。经过10多年的帮扶,小岗村已由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后进村步入到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先进村行列,成为安徽美好乡村建设的一个发展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