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三农政策通知公告

湖北省农业厅关于发布审(认)定农作物新品种的通知

2017-08-03来源:湖北省农业厅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湖北省农业厅文件

鄂农发〔2017〕8号

省农业厅关于发布审(认)定农作物新品种的通知

各市、州、县(区)农业局(委):

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17年4月26日在武汉召开了第五届第十一次常委会议,审(认)定通过了6种作物的新品种73个,更名品种2个,现予以公告,请各地因地制宜组织示范推广。


                                                                        湖北省农业厅

                                                                        2017年6月1日

一、水稻

品种名称:华两优6号

品种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谷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用“华1201S”作母本,“扬稻6号(有芒)”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01。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79.4%,整精米率61.7%,垩白粒率15%,垩白度3.5%,直链淀粉含量15.3%,胶稠度75毫米,长宽比3.0,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7.04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减产0.92 %。其中:2015年亩产646.86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减产0.21%;2016年亩产587.21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减产1.68%。

特征特性:属迟熟籼型中稻品种。植株较高,株型较紧凑,部分露节,分蘖力中等,生长势较旺。剑叶中长、略宽、斜挺。穗层欠整齐,穗型中等,着粒均匀。谷粒长形,稃尖无色,有短顶芒。后期熟相较好。区域试验中株高130.3厘米,亩有效穗16.4万,穗长25.7厘米,每穗总粒数162.3粒,每穗实粒数136.4粒,结实率84.0%,千粒重30.57克。全生育期137.3天,比丰两优四号长3.1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2.8,稻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稻曲病9级,高感稻曲病;纹枯病5级,中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鄂北4月中下旬播种,江汉平原、鄂东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10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1.0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秧苗2叶1心期适量喷施多效唑,亩施尿素5公斤,移栽前5~6天亩施尿素5公斤,以培育多蘖壮秧。2.及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30~35天。株行距13.3厘米×30.0厘米或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基本苗8万左右。3.科学管理肥水。大田一般亩施纯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5~6公斤、氧化钾10~12公斤。控制前期氮肥,适当增加穗肥。寸水返青,薄水分蘖,够苗晒田控苗防倒伏,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后期干干湿湿,遇高温或低温天气,注意灌深水减少危害,成熟期忌断水过早。4.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破口前3~5天和齐穗期重点防治稻曲病。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

品种名称:全两优655

品种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和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全1S”作母本,“华655”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02。

品质产量:2012~2013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0.2%,整精米率59.0%,垩白粒率54%,垩白度6.4%,直链淀粉含量15.4%,胶稠度82毫米,长宽比3.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0.01公斤,比对照扬两优6号增产2.59%。其中:2012年亩产649.08公斤,比扬两优6号增产3.35%;2013年亩产610.94公斤,比扬两优6号增产1.79%。

特征特性:属中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适中,植株较高,茎秆较粗,微露节,分蘖力中等。剑叶中长、略宽、斜挺。穗层欠整齐,穗型较大,着粒较密。谷粒长形,稃尖无色,部分谷粒有短顶芒。区域试验中株高123.0厘米,亩有效穗16.1万,穗长24.0厘米,每穗总粒数178.7粒,每穗实粒数151.0粒,结实率84.5%,千粒重28.91克。全生育期133.1天,比扬两优6号短6.9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5.2,稻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7级,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鄂北4月中下旬播种,江汉平原、鄂东南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7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30天左右。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基本苗6~8万。3.科学管理肥水。施肥以底肥为主(70%),追肥为辅(30%),增施磷钾肥防早衰。一般亩施纯氮11~12公斤。底肥亩施复合肥30~40公斤,插秧后5~6天亩施尿素15公斤和氯化钾8~10公斤,孕穗前亩施尿素8公斤。寸水返青,薄水促蘖,够苗晒田,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后期干干湿湿,忌断水过早。4.病虫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稻蓟马,大田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但稻瘟病常发区、重发区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华两优2821

品种来源: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华中农业大学用“华1228S”作母本,“惠民121”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03。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0.3%,整精米率56.3%,垩白粒率22%,垩白度5.6%,直链淀粉含量15.2%,胶稠度79毫米,长宽比3.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6.02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1.23%。其中:2015年亩产694.02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98%;2016年平均亩产598.01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减产0.73%。

特征特性:属中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适中,植株较高,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生长势较旺。剑叶中长、挺直、微内卷。穗型中等,着粒均匀,有两段灌浆现象。谷粒长形,稃尖无色。后期熟相较好。区域试验中株高122.9厘米,亩有效穗16.7万,穗长25.2厘米,每穗总粒数173.4粒,每穗实粒数147.4粒,结实率85.0%,千粒重29.93克。全生育期133.6天,比丰两优四号短1.4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2.8,稻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3级,中抗白叶枯病;稻曲病5级,中感稻曲病;纹枯病7级,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鄂北丘陵4月中下旬播种,江汉平原及鄂东南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10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1.0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秧苗2叶1心期适量喷施多效唑,亩施尿素5公斤,移栽前5~6天亩施尿素5公斤,以培育多蘖壮秧。2.及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30~35天。株行距13.3厘米×30.0厘米或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基本苗8万左右。3.科学管理肥水。一般亩施纯氮12~13公斤、五氧化二磷5~6公斤、氧化钾10~12公斤。孕穗期注意增施氮肥。寸水返青,薄水分蘖,够苗晒田,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后期干干湿湿,遇高温或低温天气,注意灌深水减少危害,成熟期忌断水过早。4.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

品种名称:创两优茉莉占

品种来源:湖北鄂科华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随州新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农大金农种业有限公司用“创5S”作母本,“茉莉占”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04。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78.6%,整精米率65.7%,垩白粒率14%,垩白度4.7%,直链淀粉含量15.2%,胶稠度83毫米,长宽比3.3,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6.62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89%。其中:2015年亩产688.36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14%;2016年亩产624.88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73%。

特征特性:属中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较松散,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强,生长势较旺。剑叶长、挺直、内卷。穗层较整齐,穗型较大,着粒较密。谷粒长形,粒型较小,稃尖紫色。区域试验中株高116.3厘米,亩有效穗19.1万,穗长24.0厘米,每穗总粒数197.8粒,每穗实粒数160.1粒,结实率80.9%,千粒重23.12克。全生育期134.5天,比丰两优四号短0.5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2.8,稻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稻曲病7级,感稻曲病;纹枯病7级,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鄂北4月中旬播种,江汉平原、鄂东南4月下旬到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10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1.0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秧苗2叶1心期和移栽前5~7天各亩施尿素5公斤,以培育多蘖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30天以内。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基本苗8万左右。3.科学管理肥水。施肥以底肥为主(60%),追肥为辅(40%),一般亩施纯氮12.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0.8。浅水插秧,寸水活蔸,薄水促蘖,插秧后20~25天时视苗情分次晒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灌足水,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4.病虫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稻蓟马,大田重点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稻瘟病常发区、重发区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源两优9567

品种来源:武汉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源95S”作母本,“R92067”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05。

品质产量:2013~2014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0.4%,整精米率60.7%,垩白粒率21%,垩白度6.7%,直链淀粉含量16.5%,胶稠度74毫米,长宽比3.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9.98公斤,比对照丰两优香一号增产4.86%。其中:2013年亩产621.25公斤,比丰两优香一号增产3.86%;2014年亩产678.70公斤,比丰两优香一号增产5.80%。

特征特性:属迟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略松散,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强,生长势较旺。茎秆较粗、露节。剑叶中长、微卷、斜挺。穗层较整齐,穗型中等,穗颈节较长,着粒均匀。谷粒长形,稃尖紫色,部分谷粒有短顶芒。区域试验中株高116.2厘米,亩有效穗17.5万,穗长23.5厘米,每穗总粒数206.1粒,每穗实粒数168.4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5.48克。全生育期137.4天,比丰两优香一号长7.0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3.0,稻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纹枯病7级,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鄂北4月中旬播种,江汉平原、鄂东南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1.0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株行距20.0厘米×23.3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基本苗8万左右。3.科学管理肥水。重施底肥、早施追肥、中期控肥、后期补施壮籽肥。一般亩施纯氮12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6:0.8。浅水移栽,深水活蔸,浅水分蘖,苗数达到18万时及时晒田控苗防倒伏,齐穗后间歇灌溉,成熟前5~6天断水。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破口前3~5天重点防治穗颈瘟。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但稻瘟病常发区、重发区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云两优247

品种来源:武汉市文鼎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云峰S”作母本,“奥R247”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06。

品质产量:2014~2015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0.9%,整精米率64.9%,垩白粒率27%,垩白度5.9%,直链淀粉含量14.2%,胶稠度88毫米,长宽比3.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5.53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65%。其中:2014年亩产672.20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90%;2015年亩产698.86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47%。

特征特性:属迟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较紧凑,株高适中,分蘖力中等,茎秆较粗。叶色浓绿,剑叶略宽、直挺。穗层整齐,穗型中等,穗颈节较长,着粒较密。谷粒长形,稃尖无色。后期熟相较好。区域试验中株高119.3厘米,亩有效穗17.1万,穗长23.7厘米,每穗总粒数195.2粒,每穗实粒数154.9粒,结实率79.4%,千粒重27.22克。全生育期139.4天,比丰两优四号长3.0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5.9,稻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7级,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鄂北4月上中旬播种,江汉平原、鄂东南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7 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0.75~1.0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秧苗2叶1心期和移栽前5~7天各亩施尿素5 公斤,以培育多蘖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30天左右。株行距23.3厘米×26.7厘米或20.0厘米×30.0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基本苗6~8万。3.科学管理肥水。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补施穗肥,注意中后期增施磷钾肥。一般亩施纯氮13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0.8。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亩苗数达20万时及时晒田,深水孕穗扬花,干湿交替至灌浆成熟,切忌断水过早。4.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稻曲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但稻瘟病常发区、重发区不能种植。

品种名称:隆两优1146

品种来源: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用“隆科638S”作母本,“华恢1146”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07。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0.0%,整精米率49.0%,垩白粒率29%,垩白度7.9%,直链淀粉含量14.1%,胶稠度79毫米,长宽比3.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3.47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30%。其中:2015年亩产674.03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48%;2016年亩产652.91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38%。

特征特性:属中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较紧凑,植株较高,分蘖力中等,生长势较旺。茎秆较粗,倒一节外露、弯曲。剑叶中长、直立。穗层欠整齐,穗型中等,穗颈节较长,着粒均匀,有两段灌浆现象。谷粒长形,稃尖无色、无芒。后期熟相较好。区域试验中株高131.3厘米,亩有效穗16.8万,穗长25.5厘米,每穗总粒数154.0粒,每穗实粒数134.7粒,结实率87.5%,千粒重30.66克。全生育期134.2天,比丰两优四号短0.5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3.7,稻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稻曲病5级,中感稻曲病;纹枯病5级,中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鄂北4月中旬播种,江汉平原及鄂东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10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0.75~1.0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秧苗1叶1心期适量喷施多效唑,秧苗2叶1心期和移栽前5~6天各亩施尿素2~3公斤。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不超过30天。株行距20.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基本苗6万左右。3.科学管理肥水。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注意控肥防倒伏。一般亩施纯氮13公斤,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够苗晒田,有水孕穗扬花,干湿交替至灌浆成熟,忌断水过早。4.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但稻瘟病常发区、重发区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梦两优534

品种来源: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梦S”作母本,“R534(五山丝苗)”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08。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78.3%,整精米率65.2%,垩白粒率14%,垩白度4.6%,直链淀粉含量14.4%,胶稠度77毫米,长宽比3.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9.09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76%。其中:2015年亩产696.38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38%;2016年亩产641.80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46%。

特征特性:属中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较散,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强,生长势较旺。茎节外露、弯曲,茎秆弹性较好。剑叶短、窄挺、微内卷。穗层较整齐,穗型中等,着粒均匀。谷粒长形,稃尖紫色,无芒。后期熟相较好。区域试验中株高119.7厘米,亩有效穗18.7万,穗长24.6厘米,每穗总粒数191.9粒,每穗实粒数169.0粒,结实率88.1%,千粒重23.52克。全生育期133.4天,比丰两优四号长0.6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2.4,稻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稻曲病5级,中感稻曲病;纹枯病7级,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鄂北4月中下旬播种,江汉平原及鄂东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6~8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1.0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秧苗1叶1心期适量喷施多效唑,秧苗2叶1心期和移栽前5~6天各亩施尿素2~3公斤,以培育多蘖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不超过30天。株行距20.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基本苗6~8万。3.科学管理肥水。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一般亩施纯氮12~13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寸水返青,薄水分蘖,插秧后20~25天视苗情晒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灌深水减少危害,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4.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稻曲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

品种名称:晶两优1177

品种来源:四川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用“晶4155S”作母本,“R1177”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09。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78.1%,整精米率63.5%,垩白粒率11%,垩白度3.4%,直链淀粉含量13.5%,胶稠度79毫米,长宽比3.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4.05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90%。其中:2015年亩产693.29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87%;2016年亩产614.81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94%。

特征特性:属迟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强,部分茎秆弯曲。叶色深绿,剑叶中长、挺直。穗层较整齐,穗型中等,着粒均匀,有两段灌浆现象。谷粒长形,稃尖无色、无芒。后期熟相较好。区域试验中株高123.6厘米,亩有效穗18.9万,穗长25.5厘米,每穗总粒数163.7粒,每穗实粒数140.9粒,结实率86.1%,千粒重25.92克。全生育期137.1天,比丰两优四号长3.0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2.7,稻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稻曲病9级,高感稻曲病;纹枯病7级,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鄂北4月中旬播种,江汉平原及鄂东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10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0.75~1.0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秧苗1叶1心期适量喷施多效唑,秧苗2叶1心期和移栽前5~6天各亩施尿素2~3公斤,以培育多蘖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不超过30天。株行距20.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基本苗6万左右。3.科学管理肥水。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一般亩施纯氮12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氧化钾6.5公斤。寸水活棵,浅水分蘖,亩苗数达20万时及时晒田,强根壮秆防倒伏,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后期干干湿湿,忌断水过早防早衰。4.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但稻瘟病常发区、重发区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雨两优471

品种来源: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用“雨03S”作母本,“R471”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10。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0.9%,整精米率53.9%,垩白粒率33%,垩白度10.7%,直链淀粉含量19.3%,胶稠度40毫米,长宽比3.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3.60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41%。其中:2015年亩产704.46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71%;2016年亩产662.74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16%。

特征特性:属中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强,生长势较旺。茎秆较粗,叶色深绿,剑叶中长、内卷、斜挺。穗层整齐,穗型中等,着粒较密。谷粒长形,稃尖紫色,有短顶芒。后期熟相较好。区域试验中株高121.0厘米,亩有效穗17.7万,穗长23.4厘米,每穗总粒数185.9粒,每穗实粒数158.3粒,结实率85.2%,千粒重26.73克。全生育期135.7天,比丰两优四号长0.4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6.3,稻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稻曲病5级,中感稻曲病;纹枯病7级,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鄂北4月上中旬播种,江汉平原及鄂东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10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1.0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秧苗1叶1心期适量喷施多效唑,秧苗2叶1心期和移栽前5~6天各亩施尿素5公斤,以培育多蘖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不超过30天。株行距20.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亩插基本苗8万左右。3.科学管理肥水。施肥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一般亩施纯氮13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寸水返青,薄水分蘖,插秧后20~25天视苗情分次晒田控苗防倒伏,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后期干干湿湿,成熟前一周断水。4.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但稻瘟病常发区、重发区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广两优1133

品种来源: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广占63S”作母本,“R1133”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11。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0.8%,整精米率55.4%,垩白粒率34%,垩白度8.5%,直链淀粉含量15.0%,胶稠度80毫米,长宽比3.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9.73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29%。其中:2015年亩产719.04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72%;2016年亩产600.42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64%。

特征特性:属中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较松散,株高适中,分蘖力中等,生长势较旺。茎秆较粗。剑叶中长、挺直。穗层整齐度一般,穗型中等,有枝梗早衰现象,着粒均匀。谷粒长形,稃尖无色。区域试验中株高120.9厘米,亩有效穗16.7万,穗长25.1厘米,每穗总粒数195.0粒,每穗实粒数161.8粒,结实率83.0%,千粒重29.61克。全生育期131.2天,比丰两优四号短1.6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6.9,稻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稻曲病9级,高感稻曲病;纹枯病7级,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鄂北4月上中旬播种,江汉平原及鄂东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10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1.0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秧苗1叶1心期适量喷施多效唑,秧苗2叶1心期和移栽前5~6天各亩施尿素5公斤,以培育多蘖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在25~30天。株行距20.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科学管理肥水。施肥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一般亩施纯氮12~13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寸水返青,薄水分蘖,插秧后20~25天视苗情分次晒田控苗防倒伏,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后期干干湿湿,成熟前7天断水。4.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稻瘟病、稻曲病,注意防治纹枯病、白叶枯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但稻瘟病常发区、重发区不能种植。

品种名称:C两优33

品种来源: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C815S”作母本,“E331”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12。

品质产量: 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0.2%,整精米率63.5%,垩白粒率17%,垩白度4.6%,直链淀粉含量15.0%,胶稠度76毫米,长宽比3.2,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4.44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55%。其中:2015年亩产699.11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51%;2016年亩产609.77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61%。

特征特性:属中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较紧凑,植株较矮,分蘖力较强。剑叶较窄、中长、挺直,基部叶片较多。穗层整齐,穗型中等,着粒均匀,两段灌浆明显。谷粒长形,稃尖紫色,部分谷粒有短顶芒。千粒重较低。区域试验中株高115.0厘米,亩有效穗18.9万,穗长23.1厘米,每穗总粒数178.3粒,每穗实粒数151.9粒,结实率85.2%,千粒重23.92克。全生育期134.5天,比丰两优四号长0.4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3.0,稻瘟损失最高级5级,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稻曲病7级,感稻曲病;纹枯病7级,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鄂北4月中下旬播种,江汉平原及鄂东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6.0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1.0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2.及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不超过30天。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基本苗8万左右。3.配方施肥,科学管水。施足底肥,早施苗肥,巧施穗肥,补施粒肥,后期注意控肥防倒伏。一般亩施纯氮12~13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0.7。寸水返青,浅水促蘖,亩苗数达16万左右时及时晒田,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后期干干湿湿,成熟前5~6天断水。4.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纹枯病,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和稻蓟马、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 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但稻瘟病常发区、重发区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荃优华占

品种来源: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湖北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用不育系“荃9311A”与恢复系“华占”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13。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0.0%,整精米率65.3%,垩白粒率20%,垩白度8.2%,直链淀粉含量14.0%,胶稠度82毫米,长宽比3.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5.97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43%。其中:2015年亩产733.32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80%;2016年亩产638.62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01%。

特征特性:属中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较散,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强,生长势较强,茎秆基部有轻微露节。剑叶中长、较宽、斜挺,基部叶片较多。穗层欠整齐,穗型中等,着粒均匀。谷粒长形,稃尖无色,有少量短顶芒。后期熟相较好。区域试验中株高119.8厘米,亩有效穗18.7万,穗长25.3厘米,每穗总粒数189.3粒,每穗实粒数157.9粒,结实率83.4%,千粒重26.22克。全生育期133.7天,比丰两优四号短0.8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2.1,稻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抗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7级,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鄂北4月下旬播种,江汉平原及鄂东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10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1.0公斤。秧苗2叶1心期适量喷多效唑,以培育多蘖壮秧。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不超过30天,株行距13.3厘米×30.0厘米或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基本苗6~8万。3.科学管理肥水。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肥,中后期控制氮肥增施钾肥。一般亩施纯氮12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0.9。寸水返青,浅水分蘖,亩苗数达18万时及时晒田防倒伏,孕穗至齐穗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干湿湿,切忌断水过早。4.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

品种名称:巨2优60

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长江大学用不育系“巨风2A”与恢复系“R60”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14。

品质产量:2014~2015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78.5%,整精米率61.7%,垩白粒率11%,垩白度2.4%,直链淀粉含量15.0%,胶稠度82毫米,长宽比3.2,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4.86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54%。其中:2014年亩产676.99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65%;2015年亩产692.73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57%。

特征特性:属中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紧凑,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强,生长势较旺。剑叶较短、中宽、直立。穗层较整齐,穗型中等,着粒均匀。谷粒长形,稃尖无色,部分谷粒有短顶芒。后期熟相好。区域试验中株高124.7厘米,亩有效穗16.5万,穗长25.0厘米,每穗总粒数183.6粒,每穗实粒数157.4粒,结实率85.7%,千粒重30.17克。全生育期136.0天,比丰两优四号短0.4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5.8,稻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纹枯病7级,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鄂北4月中下旬播种,江汉平原4月下旬到5月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7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0.75~1.0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秧苗2叶1心期和移栽前5~7天各亩施尿素5公斤,以培育多蘖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30天左右。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基本苗7~8万。3.科学管理肥水。施肥以底肥为主(70%),追肥为辅(30%),一般亩施纯氮12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0.8。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促蘖,插秧后20~25天左右视苗情逐步晒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灌足水,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4.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但稻瘟病常发区、重发区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敦优华占

品种来源:武汉敦煌种业有限公司用不育系“敦957A”与恢复系“华占”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15。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79.3%,整精米率59.2%,垩白粒率19%,垩白度6.3%,直链淀粉含量14.4%,胶稠度73毫米,长宽比3.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0.21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减产1.26%。其中:2015年亩产648.79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减产3.73%;2016年亩产571.62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1.70%。

特征特性:属中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适中,植株较矮,分蘖力较强。茎秆较细。剑叶长、直立。穗层整齐,叶下禾,穗型中等,着粒均匀。谷粒长形,稃尖无色,部分谷粒有短顶芒。区域试验中株高109.2厘米,亩有效穗18.3万,穗长22.7厘米,每穗总粒数184.4粒,每穗实粒数152.3粒,结实率82.6%,千粒重23.65克。全生育期128.8天,比丰两优四号短4.9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2.7,稻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稻曲病5级,中感稻曲病;纹枯病7级,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4月上旬至5月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1.0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秧苗2叶1心期亩施尿素3公斤,移栽前5~7天亩施尿素5公斤,以培育多蘖壮秧。2.及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不超过30天。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亩插基本苗8~10万。3.科学管理肥水。施肥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后期忌施氮肥,一般亩施纯氮11~12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5:0.9。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促蘖,够苗晒田,有水孕穗扬花,湿润灌溉,后期干湿管理,忌断水过早防早衰。4.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稻曲病、稻叶黑粉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低湖田、冷浸田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万象优111

品种来源:江西红一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万象A”与恢复系“中恢111”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16。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78.8%,整精米率55.2%,垩白粒率23%,垩白度5.2%,直链淀粉含量20.7%,胶稠度36毫米,长宽比3.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4.51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1.43%。其中:2015年亩产680.16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0.93%;2016年亩产648.86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1.97%。

特征特性:属中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株高适中,分蘖力中等,生长势较旺,茎秆较粗。剑叶长、宽、直挺。穗型较大,着粒较密。谷粒长形,谷壳颜色较深,稃尖紫色。后期熟相一般。区域试验中株高124.2厘米,亩有效穗18.1万,穗长23.7厘米,每穗总粒数182.0粒,每穗实粒数152.5粒,结实率83.8%,千粒重26.81克。全生育期135.5天,比丰两优四号长0.3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5.1,稻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9级,高感白叶枯病;稻曲病9级,高感稻曲病;纹枯病5级,中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鄂北4月中旬播种,江汉平原、鄂东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10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1.0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秧苗1叶1心期适量喷施多效唑,秧苗2叶1心期和移栽前5~6天各亩施尿素5公斤,以培育多蘖壮秧。2.及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不超过30天。株行距13.3厘米×30.0厘米或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亩插基本苗8~10万。3.科学管理肥水。施肥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底肥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30公斤,移栽后5~7天结合化学除草追施尿素5公斤、三元复合肥10公斤,抽穗前10~15天亩施氯化钾5.0~7.5公斤。寸水返青,薄水分蘖,插秧后20~25天视苗情逐步晒田控苗防倒伏,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后期干干湿湿,遇高温或低温天气,注意灌深水减少危害,成熟期忌断水过早。4.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稻曲病、纹枯病、稻粒黑粉病、白叶枯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但稻瘟病常发区、重发区、低湖田及冷浸田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荃优金1号

品种来源:深圳市金谷美香实业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华之夏种子有限公司用不育系“荃9311A”与恢复系“金恢1号”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17。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1.1%,整精米率68.3%,垩白粒率18%,垩白度3.4%,直链淀粉含量13.7%,胶稠度70毫米,长宽比3.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4.47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23%。其中:2015年亩产655.27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减产0.38%;2016年亩产593.67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28%。

特征特性:属迟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强,生长势较旺。剑叶宽、中长、直立。穗型较大,穗颈节较长,着粒较密。谷粒长形,稃尖无色,有短顶芒。后期熟相较好。区域试验中株高123.9厘米,亩有效穗16.6万,穗长25.7厘米,每穗总粒数196.2粒,每穗实粒数162.2粒,结实率82.7%,千粒重25.10克。全生育期137.5天,比丰两优四号长2.8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4.3,稻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稻曲病9级,高感稻曲病;纹枯病7级,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鄂北4月上中旬播种,江汉平原及鄂东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6~8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1.0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秧苗1叶1心期适量喷施多效唑, 秧苗2叶1心期和移栽前5~6天各亩施尿素5公斤,以培育多蘖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不超过30天。株行距20.0厘米×33.3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科学管理肥水。施肥以底肥为主(70%),追肥为辅(30%),一般亩施纯氮12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寸水返青,薄水分蘖,插秧后20~25天左右时视苗情逐步晒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遇高温或低温天气灌深水减少危害,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4.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合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肥力中下等田块作中稻种植,但稻瘟病常发区、重发区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巨2优3137

品种来源:海南广陵高科实业有限公司和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不育系“巨风2A”与恢复系“R3137”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18。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79.0%,整精米率64.7%,垩白粒率9%,垩白度2.3%,直链淀粉含量15.0%,胶稠度79毫米,长宽比3.1,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7.24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1.83%。其中:2015年亩产671.18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减产0.41%;2016年亩产623.29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36%。

特征特性:属迟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适中,植株较高,分蘖力中等,茎杆较粗。剑叶中长、较宽、挺直。穗层较整齐,穗型中等,着粒较密。谷粒长形,稃尖无色,部分谷粒有短顶芒。后期熟相较好。区域试验中株高133.4厘米,亩有效穗16.4万,穗长24.2厘米,每穗总粒数182.0粒,每穗实粒数152.4粒,结实率83.7%,千粒重28.89克。全生育期136.2天,比丰两优四号长2.1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6.5,稻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稻曲病7级,感稻曲病;纹枯病5级,中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鄂北4月上中旬播种,江汉平原及鄂东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10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1.0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秧苗1叶1心期适量喷施多效唑,秧苗2叶1心期和移栽前5~6天各亩施尿素5公斤,以培育多蘖壮秧。2.及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35天以内。株行距16.7厘米×23.3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基本苗8~10万。3.科学管理肥水。施肥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注意控肥防倒伏。一般亩施纯氮12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增施硅肥和多效锌肥。寸水返青,薄水分蘖,够苗及时晒田控苗防倒伏,有水孕穗扬花,湿润灌浆,后期勤灌跑马水,切忌断水过早。4.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但稻瘟病常发区、重发区不能种植。

品种名称:粤农丝苗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黄华占”作母本,“粤泰13”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常规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19。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79.6%,整精米率62.4%,垩白粒率14%,垩白度3.3%,直链淀粉含量15.1%,胶稠度55毫米,长宽比3.1,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2.48公斤,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减产5.53%。其中:2015年亩产619.63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减产7.67%;2016年亩产545.33公斤,比丰两优四号减产2.98%。

特征特性:属中偏早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适中,植株较矮,分蘖力较强,茎杆韧性较好。剑叶中长、直挺,叶色淡黄。穗层较整齐,穗型中等,着粒均匀,有跳籽结实现象。谷粒长形,稃尖无色、无芒。后期熟相较好。区域试验中株高107.5厘米,亩有效穗19.7万,穗长22.6厘米,每穗总粒数151.2粒,每穗实粒数128.5粒,结实率85.0%,千粒重23.58克。全生育期127.9天,比丰两优四号短5.3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2.2,稻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抗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5级,中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5~20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2~3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30天以内。株行距20.0厘米×16.7厘米,每穴插4~5粒谷苗。3.科学管理肥水。施肥以底肥为主(75%),追肥为辅(25%),一般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比例1:0.5:0.65,在高肥力田块要增施钾肥,以防倒伏。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后期保持湿润,防止断水过早。4.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纹枯病,注意防治稻曲病、白叶枯病、稻瘟病和螟虫、稻蓟马、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

品种名称:甬优4953

品种来源: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和武汉亘谷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不育系“甬粳49A”与恢复系“F6853”配组育成的三系籼粳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20。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0.2%,整精米率61.9%,垩白粒率20%,垩白度5.9%,直链淀粉含量14.3%,胶稠度80毫米,长宽比2.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4.08公斤,比对照扬两优6号增产5.62%。其中:2015年亩产708.03公斤,比扬两优6号增产3.09%;2016年亩产640.12公斤,比扬两优6号增产8.56%。

特征特性:属中熟籼粳杂交中稻品种。株型适中,植株较高,分蘖力一般。茎秆较粗。叶色淡绿,剑叶中长、内卷、斜挺。穗层较整齐,穗型较大,着粒较密。谷粒卵圆型,稃尖无色、无芒,有跳籽结实现象。后期熟相较好。区域试验中株高117.6厘米,亩有效穗16.0万,穗长24.8厘米,每穗总粒数242.2粒,每穗实粒数205.0粒,结实率84.6%,千粒重24.27克。全生育期135.7天,比扬两优6号短8.0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3.4,稻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稻曲病7级,感稻曲病;纹枯病9级,高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5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9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0.9~1.0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秧苗1叶1心期适量喷施多效唑,以培育多蘖壮秧。2.及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25天左右,株行距2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基本苗6~8万。3.科学管理肥水。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氧化钾12公斤。移栽4天后排水露田3~4天结合复水亩施尿素10公斤,移栽12天后排水轻搁田3~4天促进分蘖,第二次搁田后亩施尿素7.5公斤、氯化钾7.5公斤。亩苗数达15万时搁田7~8天,孕穗期浅水勤灌,抽穗扬花期保持深水层,灌浆期干湿交替,成熟前7天断水。4.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稻瘟病、稻曲病,注意防治纹枯病、恶苗病、白叶枯病和稻蓟马、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但稻瘟病常发区、重发区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全优16

品种来源: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铜仁科学院用不育系“全丰A”与恢复系“TR16”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21。

品质产量:2014~2015年参加湖北省恩施州迟熟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1.5%,整精米率58.0%,垩白粒率53%,垩白度11.2%,直链淀粉含量24.4%,胶稠度30毫米,长宽比2.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4.25公斤,比对照Ⅱ优264增产3.51%。其中:2014年亩产571.00公斤,比Ⅱ优264增产3.43%;2015年亩产577.50公斤,比Ⅱ优264增产3.59%。

特征特性:属迟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适中,茎秆韧性好,分蘖力强。叶下禾,剑叶上冲,叶色淡绿,叶鞘紫色。谷粒中长型,柱头、稃尖紫色,部分谷粒有短顶芒。后期熟相好。区域试验中亩有效穗17.0万,株高109.5厘米,穗长24.9厘米,每穗总粒数157.2粒,每穗实粒数124.3粒,结实率79.1%,千粒重29.9克。全生育期154.6天,比Ⅱ优264短1.5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2.4,稻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抗稻瘟病;稻曲病5级,中感稻曲病;纹枯病7级,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采用旱育早发等技术,培育多蘖壮秧。大田一般亩用种量1.0~1.5公斤。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30天左右,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基本苗8~10万。3.科学管理肥水。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适当增施磷、钾、硅、锌肥等。寸水返青,浅水分蘖,晒田控蘖,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灌足水,后期不宜断水过早。4.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恩施州海拔800米以下稻区作中稻种植。

品种名称:弘两优822

品种来源:武汉弘耕种业有限公司用“弘6S”作母本,“HR822”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晚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22。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晚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1.0%,整精米率67.0%,垩白粒率19%,垩白度4.4%,直链淀粉含量20.9%,胶稠度52毫米,长宽比3.3,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1.52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2.87%。其中:2015年亩产579.20公斤,比金优207增产2.04%;2016年亩产583.84公斤,比金优207增产3.70%。

特征特性:属中熟籼型晚稻品种。株型较紧凑,株高适中,分蘖力中等,生长势中等。叶色绿,剑叶中长、斜挺。穗层较整齐,穗型中等,着粒均匀,有两段灌浆现象。谷粒长形,稃尖无色。区域试验中株高106.9厘米,亩有效穗21.5万,穗长22.2厘米,每穗总粒数152.1粒,每穗实粒数115.5粒,结实率75.9%,千粒重25.65克。全生育期117.2天,比金优207短0.8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4.3,稻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稻曲病5级,中感稻曲病;纹枯病5级,中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6月20日前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2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2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秧苗2叶1心期适量喷施多效唑,移栽前4~5天看苗施一次送嫁肥。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30天以内,株行距13.3厘米×23.3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亩插基本苗8~10万。3.科学管理肥水。施肥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底肥一般亩施复合肥45公斤,返青后亩施尿素6公斤,晒田复水后亩施钾肥10公斤,后期视秧苗长势亩施尿素4公斤。寸水返青,浅水促蘖,够苗晒田,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防断水过早。4.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稻蓟马、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作晚稻种植,但稻瘟病常发区、重发区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巨风优1098

品种来源: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和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不育系“巨风A”与恢复系“咸恢109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23。

品质产量:2014~2015年参加湖北省晚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0.5%,整精米率54.6%,垩白粒率19%,垩白度4.6%,直链淀粉含量17.3%,胶稠度65毫米,长宽比3.4,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6.95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5.42%。其中:2014年亩产561.33公斤,比金优207增产4.86%;2015年亩产592.57公斤,比金优207增产5.95%。

特征特性:属中熟籼型晚稻品种。株型、株高适中, 分蘖力中等。茎秆较粗壮。叶色较深,剑叶长、挺直、微内卷。穗层较整齐,穗型较大,穗颈节较短,着粒均匀。谷粒长形,稃尖紫色,无芒。区域试验中亩有效穗19.7万,株高103.9厘米,穗长24.5厘米,每穗总粒数162.0粒,每穗实粒数125.2粒,结实率77.3%,千粒重27.83克。全生育期116.9天,比金优207短1.8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6.8,稻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纹枯病7级,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6月15~21日播种,秧田亩播种量7.5~10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1.2~1.5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秧苗1叶1心期适量喷施多效唑,秧苗1叶1心期和移栽前5天各亩施尿素5公斤,以培育多蘖壮秧。2.及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30天以内,株行距13.3厘米×20.0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3.科学管理肥水。一般亩施纯氮12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寸水返青,浅水分蘖,当亩苗数达22万左右时分次晒田,拔节期复水,孕穗至抽穗期浅水灌溉,灌浆期干干湿湿,收获前5~7天排水,防止断水过早。4.病虫害防治。秧田期注意防治稻蓟马和稻飞虱。大田期重点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作晚稻种植,但稻瘟病常发区、重发区不能种植。

品种名称:长农优982

品种来源:长江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用不育系“长农1A”与恢复系“R982-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稻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24。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晚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1.1%,整精米率58.2%,垩白粒率29%,垩白度6.4%,直链淀粉含量23.1%,胶稠度35毫米,长宽比3.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7.98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6.15%。其中:2015年亩产613.87公斤,比金优207增产9.76%;2016年亩产582.09公斤,比金优207增产2.59%。

特征特性:属中熟籼型晚稻品种。株型、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剑叶长、宽、直。穗层较齐,穗型较大,着粒均匀,有两段灌浆现象。谷粒长形,稃尖紫色,无芒。区域试验中株高104.0厘米,亩有效穗20.4万,穗长21.9厘米,每穗总粒数141.7粒,每穗实粒数111.9粒,结实率79.0%,千粒重29.64克。全生育期117.5天,比金优207短0.8天。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2.9,稻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7级,感纹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6月19~21日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2.5公斤,大田一般亩用种量1.5~2.0公斤,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秧苗1叶1心期适量喷施多效唑,秧苗1叶1心期和3叶1心期分别亩施尿素5公斤,以培育带蘖壮秧。2.及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控制在25~30天,株行距16.7厘米×20.0厘米或16.7厘米×23.3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亩插基本苗10万左右。3.科学管理肥水。重施底肥,一般亩施碳酸氢铵50公斤、氯化钾7.5~1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移栽后5~7天亩施尿素5公斤,移栽后12~15天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7.5公斤,后期控制氮肥使用。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水层,抽穗期如遇低温,可亩喷施2克“920”预防包颈,灌浆期湿润管理,后期忌断水过早。4.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稻曲病、白叶枯病,注意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粒黑粉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作晚稻种植。

品种名称:华1015S

品种来源:华中农业大学用“广占63-4S”为受体,以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2的株系材料“VE6219”和含有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株系材料“HBQ810”为供体,通过杂交、回交、复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而成的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25。

特征特性:株型适中,植株较高。叶片直立,叶鞘绿色。穗型中等,谷粒长形,稃尖无色。在武汉种植,不育期株高93厘米左右,穗长23厘米左右,每穗颖花数160个左右。人工气候箱鉴定,在光照14.5h、日均温度23.0℃条件下,花粉不育度99.59%,自交不育度100%。在武汉4月中旬至6月中旬播种,播始历期94~78天,主茎叶片数15.8~14.2片。

繁殖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在海南陵水冬繁12月5~10日播种。秧田亩播种量20公斤,大田亩用种量2.0公斤。秧田底肥一般亩施复合肥20公斤,秧苗1叶1心期亩施尿素5公斤,移栽前5天亩施尿素5公斤,并防治稻蓟马和稻飞虱。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20~25天。株行距16.7厘米×20.0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亩插基本苗6~8万。3.科学管理肥水。大田底肥一般亩施复合肥30公斤,插秧后5天左右亩施尿素7.5~10公斤,孕穗期亩施尿素4公斤。亩苗数20万左右时排水晒田,田面干裂后复水,后期干湿交替。4.病虫害防治。苗期、分蘖前期和分蘖盛期各防治细菌性条斑病一次,始穗期防治螟虫一次,成熟前7天左右防治稻飞虱一次。5.严格隔离和去杂,及时收获,确保种子质量。

品种名称:华1201S

品种来源:华中农业大学用“广占63-4S”为受体,以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2的株系材料“VE6219”为供体,通过杂交、回交、自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而成的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26。

特征特性:株型适中,植株较高。叶片直立,叶鞘绿色。穗型中等,着粒均匀。谷粒长形,稃尖无色,柱头白色。在武汉种植,不育期株高95厘米左右,穗长25厘米左右,每穗颖花数155个左右。人工气候箱鉴定,在光照14.5h、日均温度23.0℃条件下,花粉不育度99.61%,自交不育度100%。在武汉4月初至6月中旬播种,播始历期98~82天,主茎叶片数为15.3~14.2片。

繁殖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在海南陵水冬繁11月25~30日播种。秧田亩播种量20公斤,大田亩用种量2.0公斤。秧田底肥一般亩施复合肥20公斤,秧苗1叶1心期亩施尿素5公斤,移栽前5天亩尿素5公斤,并防治稻蓟马和稻飞虱。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20~25天。株行距16.7厘米20.0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亩插基本苗6~8万。3.科学管理肥水。大田底肥一般亩施复合肥30公斤,插秧后5天亩施尿素7.5~10公斤,孕穗期亩施尿素4公斤,亩苗数20万左右时排水晒田,田面干裂后复水,后期干湿交替。4.病虫害防治。苗期、分蘖前期和分蘖盛期各防治细菌性条斑病一次,始穗期防治螟虫一次,成熟前7天左右防治稻飞虱一次。5.严格隔离和去杂,及时收获,确保种子质量。

品种名称:华1228S

品种来源:华中农业大学用“广占63-4S”为受体,以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2的株系材料“VE6219”和含有白叶枯抗性基因Xa7基的株系材料“YR7029-39”为供体,通过杂交、回交、复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而成的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27。

特征特性: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茎秆较壮。剑叶较长、直挺且微卷。穗型较大,穗层整齐,着粒均匀。谷粒长形,叶鞘、稃尖、柱头无色,无芒。在武汉种植,不育期株高90厘米左右,穗长24厘米左右,每穗颖花数160个左右。人工气候箱鉴定,在光照14.5h、日均温度23.0℃条件下,花粉不育度99.52%、自交不育度100%。在武汉4月中旬至6月中旬播种,播始历期97~84天,主茎叶片数16.2~15.3片。

繁殖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在海南陵水冬繁12月5~10日播种。秧田亩播种量20公斤,大田亩用种量2.0公斤。秧田底肥一般亩施复合肥20公斤,秧苗1叶1心期亩施尿素5公斤,移栽前5天亩施尿素5公斤,并防治稻蓟马和稻飞虱。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20~25天。株行距16.7厘米20.0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亩插基本苗6~8万。3.科学管理肥水。大田底肥一般亩施复合肥30公斤,插秧5天后亩施尿素7.5~10公斤,孕穗期亩施尿素4公斤,亩苗数20万左右时排水晒田,田面干裂后复水,以后干湿交替。4.病虫害防治。苗期、分蘖前期和分蘖盛期各防治细菌性条斑病一次,始穗期防治螟虫一次,成熟前7天左右防治稻飞虱一次。5.严格隔离和去杂,及时收获,确保种子质量。

品种名称:源95S

品种来源:武汉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天源6S”作母本,“P88S”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28。

特征特性:株型松散适中,植株较矮,分蘖力中等,茎秆较粗。叶鞘浅紫色,叶色绿,剑叶较长、直立。穗层整齐,穗型较大,着粒较密。谷粒长形,柱头、稃尖紫色,少量谷粒有顶芒。在武汉种植,不育期株高70厘米左右,穗长25厘米左右,每穗颖花数165个左右。人工气候箱鉴定,在光照14.5h、日均温度23.0℃条件下,花粉不育度99.53%,自交不育度100%。在武汉4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播始历期88~74天,主茎叶片数14片左右。

繁殖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海南冬季繁殖11月下旬至12月初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5~18公斤,大田亩用种量1~1.5公斤。2.适时移栽。秧龄30天左右,株行距13.3厘米×20.0厘米,每穴插1粒谷苗,亩插基本苗6万左右。3.科学管理肥水。移栽后5~7天亩施尿素10公斤,孕穗期亩施尿素2.5~3公斤。够苗晒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灌足水,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4.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和稻飞虱、叶蝉、螟虫等病虫害。5.严格隔离和去杂,及时收获,确保种子质量。

品种名称:弘6S

品种来源:武汉弘耕种业有限公司用“广占63S”作母本,“天丰B”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29。

特征特性: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叶色绿,剑叶长、略披。穗层整齐,穗型较大、粒多,着粒均匀。谷粒细长形、无芒,柱头、稃尖无色。在武汉种植,不育期株高90厘米左右,穗长21厘米左右,每穗颖花数140个左右。人工气候箱鉴定,在光照14.5h、日均温度23.0℃条件下,花粉不育度99.61%,自交不育度100%。在武汉5月中旬至6月上旬播种,播始历期75~66天,主茎叶片数14片左右。

繁殖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海南陵水冬繁11月中下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5~18公斤左右,大田亩用种量1.0~1.5公斤。2.适时移栽。秧龄25天左右。株行距13.3厘米×20.0厘米,每穴插1粒谷苗,亩插基本苗6~8万。3.科学管理肥水。施肥以底肥为主(60%),追肥为辅(40%),一般亩施纯氮12.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0.8。插秧后20~25天左右时视苗情逐步晒田控苗,多次轻晒,孕穗到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灌足水。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4.病虫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稻蓟马,大田要注意防治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在孕穗至抽穗期预防稻曲病和稻瘟病。5.严格隔离和去杂,及时收获,确保种子质量。

品种名称:敦957A

品种来源:武汉敦煌种业有限公司用“9526//IR58025B/盐稻4号”的后代与“金23A”连续多代回交选育而成的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30。

特征特性:株型、株高适中,分蘖力中等,繁茂性较好,茎秆较粗。叶鞘、叶色绿色,剑叶长。中等偏大穗,包颈较重,着粒较密。谷粒长形,花药瘦小、乳白色、水渍状,稃尖、柱头无色。在枝江种植,株高80厘米左右,穗长23厘米左右,每穗总粒数170粒左右。在枝江5月初至6月中旬,播始历期85~70天,主茎叶片数15.5~14.0片。花粉败育属典败类型。

繁殖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在枝江母本于5月25日播种,两期父本分别于5月27日、6月3日播种。秧田母本亩播量15公斤,父本亩播种量10公斤。大田母本亩用种量2.0公斤,两期父本亩用种量皆为0.3公斤。2.适时移栽,合理行比。父母本秧龄不超过25天,同期插秧。父本与母本行比2:12。3.科学管理肥水。大田底肥一般亩施复合肥50公斤,插秧后5天亩追施尿素8~10公斤,分蘖后期亩追施钾肥10公斤,适当补施穗肥。寸水插秧,浅水分蘖,亩苗数达到25万时晒田。4.提高异交结实率。适时适度轻割叶,始穗期亩用“920”5~10克喷第一次,抽穗40~50%时喷第二次,每亩用“920”10克,适当重喷保持系。在抽穗期每天及时赶粉。齐穗时用“叶面宝”加粉锈宁专喷不育系1~2次进行养花和防治黑粉病。5.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粒黑粉病和稻蓟马、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6.严格隔离去杂,适时收获。

品种名称:长农1A

品种来源:长江大学用“隆801B/华37B”的后代与“金23A”经连续多代回交选育而成的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7031。

特征特性: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繁茂性较好。叶色深绿,剑叶较长、较宽、略披。穗型中等,着粒均匀,谷粒长形。叶鞘、稃尖、柱头紫色,开花习性好,柱头外露率较高。在荆州种植,株高80厘米左右,穗长20厘米左右,每穗总粒数130粒左右。在荆州5月中旬播种,播始历期70天左右,主茎叶片数11~12片。花粉败育以典败和圆败为主,有少量染败。

繁殖要点:1.适时稀播,培育壮秧。秧田亩播种量15~20公斤,大田亩用种量2.0~2.5公斤。荆州地区4月中旬播种,先播母本,第一期父本比母本迟3天播种,第二期父本比母本迟6天播种。2.及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控制在25天左右。每穴插2~3粒谷苗,株行距为13.3厘米×13.3厘米,父本与母本间距13.3~16.7厘米。父母本行比2:10或1:8。3.科学管理肥水。底肥一般亩施复合肥30公斤,插秧后亩追施尿素4~5公斤,分蘖后期亩追施钾肥10公斤。寸水插秧,浅水分蘖,亩苗数达到30万时及时晒田,晒至出现白根和田间硬化时及时复水。4.适量喷施“920”。一般亩用“920”15~18克,在抽穗15%~20%时亩喷施1~2克,在抽穗40%~50%亩喷施8~10克,抽穗80%至齐穗喷1~2次,每次3~4克。每次父母本喷施“920”后,父本再复喷1次,保证父本穗层较母本高,便于授粉。在抽穗期每天及时赶粉。5.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粒黑粉病、稻瘟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6.严格隔离去杂,适时收获。

二、小麦

品种名称:华麦1168

品种来源:华中农业大学用“川8910/华矮01//周麦12/鄂麦12”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小麦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17001。

品质产量:2013~2015年度参加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826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14.72%,湿面筋含量31.1%,稳定时间12.1分钟,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强筋小麦标准。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99.26公斤,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3.69%。其中:2013~2014年度亩产403.37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0.98%;2014~2015年度亩产395.14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6.62%。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品种。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株型较紧凑,茎秆蜡粉较重,穗下节间较短,叶耳较小,旗叶较短、上举。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小穗着生较稀,长芒,白壳,籽粒白皮、卵圆形、角质,熟相较好。区域试验中株高79.3厘米,亩有效穗35.0万,每穗实粒数31.6粒,千粒重41.1克,生育期200天,比郑麦9023迟熟4天。病害鉴定为中感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感纹枯病。田间倒伏轻于郑麦9023。

栽培要点:1.适期早播。鄂北10月中下旬播种,鄂东和江汉平原10月下旬至11月初播种,亩基本苗15~18万。2.施肥以底肥为主,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全生育期一般亩施纯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5~7公斤、氧化钾4~5公斤。3.注意清沟防渍,控旺促壮,防止倒伏。4.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等病害。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小麦产区种植。

品种名称:鄂麦006

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用“陕65/上海保山279//丰优7号”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小麦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17002。

品质产量:2014~2016年度参加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815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12.04%,湿面筋含量23.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20.40公斤,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7.52%。其中:2014~2015年度亩产411.70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9.74%;2015~2016年度亩产429.10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5.47%。

特征特性:属半冬偏春性品种。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株型较紧凑,茎秆蜡粉较轻,穗下节间长度中等,叶色深绿,旗叶较长、半上举。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小穗着生密度中等,长芒,白壳,籽粒白皮,熟相较好。区域试验中株高83.6厘米,亩有效穗30.4万,每穗实粒数37.5粒,千粒重43.0克,生育期194天,比郑麦9023迟熟1天。病害鉴定为中感赤霉病、条锈病,高感白粉病、纹枯病。田间倒伏轻于郑麦9023。

栽培要点:1.鄂北10月下旬播种,鄂东和江汉平原10月25日至11月上旬播种,亩基本苗16~18万,晚播田块适当增加播量。2.施肥以底肥为主,拔节期因苗追肥,追肥以氮肥为主。全生育期一般亩需纯氮12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8公斤左右、氧化钾8公斤左右。3.注意清沟防渍,控旺促壮,防止倒伏。4.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条锈病等病害。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小麦产区种植。

品种名称:鄂麦DH16

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用“鄂07901/绵麦42”进行花粉诱导、加倍,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小麦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17003。

品质产量:2014~2016年度参加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803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14.25%,湿面筋含量29.4%,稳定时间7.2分钟,主要品质指标达到中筋小麦标准。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96.42公斤,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1.98%。其中:2014~2015年度亩产372.26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0.44%;2015~2016年度亩产420.58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3.38%。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品种。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偏弱。株型较紧凑,茎秆蜡粉较轻,穗下节间较长,叶色深绿,旗叶较长、半上举。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小穗着生密度中等,灌浆期芒紫黑色,完熟后为黄色,长芒,白壳,籽粒红皮,熟相较好。区域试验中株高86.9厘米,亩有效穗33.0万,每穗实粒数30.9粒,千粒重44.1克,生育期197天,比郑麦9023迟熟3天。病害鉴定为中感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高抗条锈病。田间倒伏轻于郑麦9023。

栽培要点:1.适期早播。鄂北10月中下旬播种,鄂东和江汉平原10月下旬播种,亩基本苗18~20万。2.施肥以底肥为主,拔节前因苗及时追肥。全生育期一般亩需纯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4~6公斤、氧化钾4~6公斤。3.注意清沟防渍,控旺促壮,防止倒伏。4.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等病害。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小麦产区种植。

品种名称:襄麦D31

品种来源:襄阳市农业科学院用“襄麦25”分离株进行玉米花粉诱导、加倍,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小麦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17004。

品质产量:2014~2016年度参加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95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13.05%,湿面筋含量27.4%,稳定时间2.2分钟。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14.84公斤,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7.50%。其中:2014~2015年度亩产401.97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8.46%;2015~2016年度亩产427.71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6.61%。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品种。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株型较紧凑,茎秆蜡粉较重,穗下节间较短,旗叶中等长、半上举。穗层较整齐,穗长方形,小穗着生密度中等,长芒,白壳,籽粒红皮、腹沟较深,熟相较好。区域试验中株高81.6厘米,亩有效穗31.1万,每穗实粒数34.6粒,千粒重44.2克,生育期196天,比郑麦9023迟熟3天。病害鉴定为中感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高感白粉病。田间倒伏轻于郑麦9023。

栽培要点:1.适期早播。鄂北10月中下旬播种,鄂东和江汉平原10月下旬至11月初播种,亩基本苗15~18万。2.施肥以底肥为主,拔节前因苗及时追肥,追肥以氮肥为主。全生育期一般亩需纯氮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6~7公斤。3.注意清沟防渍,控旺促壮,防止倒伏。4.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等病害。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小麦产区种植。

品种名称:扶麦1228

品种来源: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用“西农3392/94D-408”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小麦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17005。

品质产量:2014~2016年度参加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811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12.27%,湿面筋含量27.0%,稳定时间5.1分钟。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13.71公斤,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5.81%。其中:2014~2015年度亩产396.21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5.61%;2015~2016年度亩产431.20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5.99%。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品种。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株型较松散,茎秆蜡粉较轻,穗下节间较短,旗叶短、上举。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小穗着生较密,短芒,白壳,籽粒白皮,熟相较好。区域试验中株高76.4厘米,亩有效穗31.6万,每穗实粒数37.6粒,千粒重40.3克,生育期195天,比郑麦9023迟熟1天。病害鉴定为中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纹枯病,中抗条锈病。田间抗倒性一般。

栽培要点:1.10月中下旬播种,亩基本苗15~18万,晚播田块适当增加播量。2.施肥以底肥为主,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拔节前因苗及时追肥,追肥以氮肥为主。3.注意清沟防渍,控旺促壮,防止倒伏。4.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条锈病等病害。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北部小麦产区种植。

品种名称:秋乐1302

品种来源: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宛麦369/郑麦9023 ”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小麦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17006。

品质产量:2013~2015年度参加湖北省小麦鄂北组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93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13.96%,湿面筋含量30.1%,稳定时间7.5分钟,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强筋小麦标准。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6.70公斤,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2.97%。其中:2013~2014年度亩产461.78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0.96%;2014~2015年度亩产471.62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5.03%。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品种。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株型较松散,茎秆蜡粉重,旗叶较平展。穗层较整齐,穗圆锥形,小穗着生较密,长芒,白壳,籽粒白皮、角质,熟相较好。区域试验中株高79.5厘米,亩有效穗33.6万,每穗实粒数32.1粒,千粒重45.6克,生育期200天,比郑麦9023迟熟1天。病害鉴定为高感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中抗条锈病。田间抗倒性一般。

栽培要点:1.10月中下旬播种,亩基本苗15~18万,晚播田块适当增加播量。2.施肥以底肥为主,拔节前因苗及时追肥,追肥以氮肥为主。全生育期一般亩需纯氮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7~9公斤、氧化钾7~9公斤。3.注意清沟防渍,控旺促壮,防止倒伏。4.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条锈病等病害。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北部小麦产区种植。

三、大麦

品种名称:华大麦14

品种来源:华中农业大学用“华大麦2号/美里黄金//华矮11/华大麦7号”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大麦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17007。

品质产量:品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蛋白质含量6.93%,粗纤维含量5.2%。2013~2015年度参加湖北省大麦品种比较试验,两年平均亩产367.33公斤,比对照华大麦9号增产8.04%。其中:2013~2014年度平均亩产344.02公斤,比华大麦9号增产6.14%;2014~2015年度平均亩产390.64公斤,比华大麦9号增产9.77%。

特征特性:属二棱皮大麦品种。株型紧凑,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穗层较整齐,长芒,白壳,后期熟相较好。品比试验中株高79.6厘米,亩有效穗39.1万,每穗实粒数27.9粒,千粒重40.1克,生育期183天,比华大麦9号晚熟3天。田间赤霉病、白粉病发生较轻。

栽培要点:1.鄂北地区10月下旬播种,鄂东及江汉平原10月底至立冬播种,亩基本苗14~16万。晚播田块适当增加播量。2.全生育期一般亩需纯氮7~10公斤、五氧化二磷5~7公斤、氧化钾4~5公斤,以底肥一次性施入为宜。3.注意清沟防渍,控旺促壮,防止倒伏。4.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条纹病、纹枯病等病害。

适宜范围:适宜湖北省大麦产区种植。

品种名称:华大麦15

品种来源:华中农业大学用“蒙克尔/华矮11//85V24/华大麦2号”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大麦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17008。

品质产量:品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蛋白质含量7.50%,粗纤维含量6.8%。2013~2015年度参加湖北省大麦品种比较试验,两年平均亩产375.43公斤,比对照华大麦9号增产10.42%。其中:2013~2014年度平均亩产370.45公斤,比华大麦9号增产14.29%;2014~2015年度平均亩产380.41公斤,比华大麦9号增产6.90%。

特征特性:属六棱皮大麦品种。株型较紧凑,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穗层较整齐,灌浆期部分颖壳紫色,长芒,白壳,后期熟相较好。品比试验中株高83.7厘米,亩有效穗40.3万,每穗实粒数41.9粒,千粒重28.3克,全生育期183天,比华大麦9号晚熟3天。田间赤霉病、白粉病中度发生,纹枯病、条纹病发生轻。

栽培要点:1.鄂北地区10月下旬播种,鄂东及江汉平原10月底至立冬播种,亩基本苗15万左右。晚播田块适当增加播量。2.全生育期一般亩需纯氮7~10公斤、五氧化二磷5~7公斤、氧化钾4~5公斤,以底肥一次性施入为宜。3.注意清沟防渍,控旺促壮,防止倒伏。4.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

适宜范围:适宜湖北省大麦产区种植。

品种名称:鄂大麦263

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鄂大麦6号/酿造二条”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大麦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17009。

品质产量:品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蛋白质含量7.56%,粗纤维含量4.9%。2013~2015年度参加湖北省大麦品种比较试验,两年平均亩产383.57公斤,比对照华大麦9号增产12.81%。其中:2013~2014年度平均亩产356.83公斤,比华大麦9号增产10.09%;2014~2015年度平均亩产410.31公斤,比华大麦9号增产15.30%。

特征特性:属二棱皮大麦品种。株型紧凑,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强,旗叶斜上举,成穗率较高,穗层较整齐,长芒,白壳,后期熟相较好。品比试验中株高85.6厘米,亩有效穗45.1万,每穗实粒数24.8粒,千粒重40.4克,生育期181天,比华大麦9号晚熟1天。田间赤霉病、条纹病、白粉病发生较轻。

栽培要点:1.鄂北地区10月下旬播种,鄂东及江汉平原10月底至11月上旬播种,亩基本苗15~17万。晚播田块适当增加播量。2.施足底肥,拔节期因苗适量追肥。全生育期一般亩需纯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左右、氧化钾6公斤左右。3.注意清沟防渍,控旺促壮,防止倒伏。4.注意防治赤霉病、条纹病、白粉病等病害。

适宜范围:适宜湖北省大麦产区种植。

品种名称:鄂大麦960

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广丰3号/41824”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大麦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17010。

品质产量:品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蛋白质含量8.64%,粗纤维含量5.2%。2013~2015年度参加湖北省大麦品种比较试验,两年平均亩产357.86公斤,比对照华大麦9号增产5.25%。其中:2013~2014年度平均亩产335.63公斤,比华大麦9号增产3.55%;2014~2015年度平均亩产380.08公斤,比华大麦9号增产6.80%。

特征特性:属二棱皮大麦品种。株型紧凑,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强,旗叶较长、较宽、斜上举,后期略披,成穗率较高,穗层较整齐,长芒,白壳,后期熟相较好。品比试验中株高87.6厘米,亩有效穗41.5万,每穗实粒数24.8粒,千粒重41.5克,生育期181天,比华大麦9号晚熟1天。田间赤霉病、条纹病、白粉病发生较轻。

栽培要点:1.鄂北地区10月下旬至11月初播种,鄂东及江汉平原10月底至11月上旬播种,亩基本苗16万左右。晚播田块适当增加播量。2.施足底肥,拔节期因苗适量追肥。全生育期一般亩需纯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左右、氧化钾6公斤左右。3.注意清沟防渍,控旺促壮,防止倒伏。4.注意防治条纹病、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

适宜范围:适宜湖北省大麦产区种植。

四、玉米

品种名称:勤玉58

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长江大学用“M78”作母本,“N75”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7001。

品质产量:2014~2015年参加湖北省玉米丘陵平原组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58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9.87%,粗脂肪(干基)含量4.12%,粗淀粉(干基)含量74.0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6.64公斤,比对照宜单629增产4.04%。其中:2014年亩产662.97公斤,比宜单629增产3.80%;2015年亩产690.31公斤,比宜单629增产4.27%。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植株、穗位较高。幼苗叶鞘紫色,成株叶片数20片左右,穗上叶6片左右,雄穗分枝数6个左右,花药浅紫色,花丝紫色。果穗锥型,苞叶适中,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区域试验中株高308.6厘米,穗位高134.1厘米,空秆率1.1%,果穗长19.4厘米,果穗粗4.8厘米,秃尖长2.1厘米,穗行数15.4,行粒数36.8,千粒重349.3克,干穗出籽率88.4%,生育期111.4天。田间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锈病3级,穗腐病3级,9级纹枯病病株率1.0%,茎腐病病株率0.1%。田间倒伏(折)率4.2%。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单作每亩种植3600株左右。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轻施苗肥,看苗施穗肥。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蹲苗,适时中耕,抗旱排渍,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株高,预防倒伏。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穗腐病、大斑病、纹枯病、锈病、茎腐病、小斑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丘陵、平原地区作春玉米种植。

品种名称:奥玉115

品种来源: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OSL386”作母本,“OSL307”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7002。

品质产量:2014~2015年参加湖北省玉米丘陵平原组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52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0.33%,粗脂肪(干基)含量4.60%,粗淀粉(干基)含量72.4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6.12公斤,比对照宜单629增产3.96%。其中:2014年亩产659.37公斤,比宜单629增产3.24%;2015年亩产692.87公斤,比宜单629增产4.66%。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植株、穗位适中。幼苗叶鞘浅紫色,成株叶片数19片左右,穗上叶7片左右。雄穗分支数5个左右,花药浅紫色,花丝绿色。果穗锥型,苞叶适中,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区域试验中株高278.1厘米,穗位高114.9厘米,空秆率1.2%,穗长17.5厘米,穗粗5.1厘米,秃尖长1.3厘米,穗行数16.2,行粒数35.3,千粒重338.1克,干穗出籽率88.3%,生育期108.7天。田间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锈病5级,茎腐病病株率0.4%, 9级纹枯病病株率2.6%,田间倒伏(折)率6.6%。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单作每亩种植3500株左右。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轻施苗肥,看苗追施穗肥。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蹲苗,适时中耕,抗旱排渍,预防倒伏。4.注意防治茎腐病、锈病、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丘陵、平原地区作春玉米种植。

品种名称:宜单7588

品种来源: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长江大学用“T4664”作母本,“N75”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7003。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玉米丘陵平原组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90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9.68%,粗脂肪(干基)含量5.12%,粗淀粉(干基)含量70.4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4.12公斤,比对照宜单629增产6.69%。其中:2015年亩产698.54公斤,比宜单629增产5.52%;2016年亩产649.69公斤,比宜单629增产7.99%。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植株、穗位适中。幼苗叶鞘紫色,成株叶片数19片左右,穗上叶5~7片。雄穗分枝数5~14个,花药紫色,花丝紫红色。果穗锥型,苞叶适中,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区域试验中株高273.5厘米,穗位高123.5厘米,空秆率1.2%,穗长17.8厘米,穗粗5.1厘米,秃尖长1.7厘米,穗行数17.3,行粒数34.2,千粒重320.6克,干穗出籽率86.3%,生育期112.3天。田间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茎腐病病株率0.4%,纹枯病9级病株率0.7%。田间倒伏(折)率0.5%。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3月下旬到4月上旬播种,单作每亩种植3500~3800株。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轻施苗肥,看苗追施穗肥。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蹲苗,适时中耕、抗旱排渍。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纹枯病、茎腐病、锈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丘陵、平原地区作春玉米种植。

品种名称:中农大7737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和武汉隆福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LX71”作母本,“H127R”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7004。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玉米丘陵平原组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98克/升,粗蛋白质(干基)9.78%,粗脂肪(干基)4.00%,粗淀粉(干基)73.0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2.43公斤,比对照宜单629增产8.65%。其中:2015年亩产711.57公斤,比宜单629增产7.49%;2016年亩产653.29公斤,比宜单629增产9.94%。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植株较高,穗位适中。幼苗叶鞘绿色,成株叶片数18片左右,穗上叶6片左右。雄穗分枝数8~13个,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苞叶包被一般,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区域试验中株高290.6厘米,穗位高115.5厘米,空秆率1.1%,穗长17.8厘米,果穗粗5.1厘米,秃尖长1.8厘米,穗行数17.1,行粒数34.2,千粒重320.1克,干穗出籽率87.6%,生育期112.2天。田间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锈病3级,穗腐病3级,茎腐病病株率1.2%,9级纹枯病病株率1.6%。田间倒伏(折)率5.1%。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3月下旬到4月上旬播种,单作每亩种植3600株左右。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因苗追施穗肥,增施有机肥、磷肥和钾肥,以提高结实率。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蹲苗控制株高,适时中耕、抗旱排渍,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株高,预防倒伏。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穗腐病、茎腐病、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纹枯病、锈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丘陵、平原地区作春玉米种植,但低洼涝渍地块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惠民306

品种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DN1”作母本,“DSQ4”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7005。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玉米山区组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70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1.34%,粗脂肪(干基)含量5.11%,粗淀粉(干基)含量73.3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48.25公斤,比对照双玉919增产11.89%。其中:2015年亩产796.23公斤,比双玉919增产13.38%;2016年亩产700.25公斤,比双玉919增产10.23%。

特征特性:株型平展,植株、穗位较高。幼苗叶鞘浅紫色,成株叶片数23片左右,穗上叶7片左右。雄穗分枝数8~12个,花药、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苞叶适中,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区域试验中株高326.6厘米,穗位高150.7厘米,空秆率0.8%,穗长19.6厘米,穗粗5.5厘米,秃尖长0.5厘米,穗行数15.9,行粒数38.7,千粒重401.8克,干穗出籽率85.4%,生育期135.3天。田间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灰斑病3级,锈病3级,穗腐病3级,茎腐病病株率0.1%,9级纹枯病病株率0.3%。田间倒伏(折)0.4%。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4月上中旬播种,单作每亩种植3300株左右。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轻施苗肥,重施穗肥。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蹲苗,适时中耕、抗旱排渍,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株高,预防倒伏。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锈病、纹枯病、灰斑病、茎腐病、穗腐病、大斑病、小斑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低山及二高山地区作春玉米种植。

品种名称:华玉707

品种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和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DN34”作母本,“DN164”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7006。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玉米山区组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28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0.23%,粗脂肪(干基)含量5.12%,粗淀粉(干基)含量73.0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57.56公斤,比对照双玉919增产15.47%。其中:2015年亩产792.33公斤,比双玉919增产13.03%;2016年亩产722.79公斤,比双玉919增产18.28%。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植株、穗位较高。幼苗叶鞘浅紫色,成株叶片数23片左右,穗上叶7片左右。雄穗分枝数9~19个,花药浅紫色,花丝紫色。果穗筒型,苞叶适中,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区域试验中株高351.6厘米,穗位高156厘米,空秆率0.9%,穗长19.1厘米,穗粗5.6厘米,秃尖长0.4厘米,穗行数15.7,行粒数38.8,千粒重408.0克,干穗出籽率86.3%,生育期136.2天。田间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灰斑病3级,锈病3级,茎腐病病株率0.4%。田间倒伏(折)率2.0%。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4月上中旬播种,单作每亩种植3300株左右。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轻施苗肥,重施穗肥。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蹲苗,适时中耕、抗旱排渍,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株高,预防倒伏。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锈病、纹枯病、灰斑病、茎腐病、穗腐病、大斑病、小斑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低山及二高山地区作春玉米种植。

品种名称:粒玉2号

品种来源: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用“DC561”作母本,“(FY)DH-15”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7007。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玉米山区组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66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1.54%,粗脂肪(干基)含量4.73%,粗淀粉(干基)含量71.8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34.25公斤,比对照双玉919增产9.79%。其中:2015年亩产768.50公斤,比双玉919增产9.43%;2016年亩产700.00公斤,比双玉919增产10.19%。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植株、穗位较高。幼苗叶鞘紫色,成株叶片数21片左右,穗上叶6片左右。雄穗分枝数8~12个,颖壳紫色,花药紫色、花丝紫红色。果穗锥型,苞叶包被较完整,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区域试验中株高308.1厘米,穗位高144.2厘米,空秆率0.5%,穗长17.7厘米,穗粗5.6厘米,秃尖长0.6厘米,穗行数18.3,行粒数36.4,千粒重356.6克,干穗出籽率85.6%,生育期134.5天。田间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灰斑病3级,锈病3级,穗腐病3级,茎腐病病株率0.8%,9级纹枯病病株率0.7%。田间倒伏(折)率3.5%。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4月上中旬播种,单作每亩种植3300株左右。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轻施苗肥,看苗追施穗肥。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蹲苗,适时中耕、抗旱排渍,控制株高,以防倒伏。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穗腐病、鞘腐病、灰斑病、茎腐病、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锈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低山及二高山地区作春玉米种植。

品种名称:天玉612

品种来源:武汉金玉良种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汉天地人种业有限公司用“T06”作母本,“T12”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7008。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玉米山区组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44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0.69%,粗脂肪(干基)含量4.36%,粗淀粉(干基)含量73.2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37.69公斤,比对照双玉919增产12.44%。其中:2015年亩产744.84公斤,比双玉919增产6.25%;2016年亩产730.54公斤,比双玉919增产19.54%。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植株、穗位较高。幼苗叶鞘紫红色,成株叶片数22片左右,穗上叶6片左右。雄穗分枝数4~12个,颖壳、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红色。果穗筒型,苞叶适中,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区域试验中株高334.6厘米、穗位高147.9厘米,空秆率1.7%。穗长17.7厘米,穗粗5.8厘米,秃尖长1.0厘米;穗行数19.3,行粒数36.6,千粒重351.7克,干穗出籽率87.5%,生育期136.1天。田间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灰斑病5级,锈病3级,茎腐病病株率1.6%,9级纹枯病病株率0.3%。田间少数果穗有穗萌现象,倒伏(折)率0.8%。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4月上中旬播种,单作每亩种植3000~3500株。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轻施苗肥,看苗追施穗肥。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蹲苗,适时中耕、抗旱排渍,预防倒伏。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灰斑病、穗腐病、茎腐病、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锈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二高山地区作春玉米种植。

品种名称:华玉16

品种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和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DN98”作母本,“DSQ4”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7009。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玉米山区组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44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0.90%,粗脂肪(干基)含量5.08%,粗淀粉(干基)含量71.6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35.30公斤,比对照双玉919增产9.95%。其中:2015年亩产753.85公斤,比双玉919增产7.35%;2016年亩产716.76公斤,比双玉919增产12.83%。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植株、穗位偏高。幼苗叶鞘浅紫色,成株叶片数23片左右,穗上叶7片左右。雄穗分枝数12~26个,花药浅紫色,花丝紫色。果穗筒型,苞叶适中,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偏红、马齿型。区域试验中株高344.3厘米,穗位高151.6厘米,空秆率0.9%,穗长19.4厘米,穗粗5.5厘米,秃尖长0.5厘米,穗行数15.5,行粒数38.9,千粒重403.1克,干穗出籽率87.1%,生育期136.2天。田间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灰斑病3级,锈病3级,茎腐病病株率0.9%,9级纹枯病病株率0.1%。田间倒伏(折)率2.9%。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4月上中旬播种,单作每亩种植3600株左右。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看苗追施穗肥。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蹲苗,适时中耕,抗旱排渍,适时化控,控制株高,预防倒伏。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锈病、纹枯病、灰斑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穗腐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低山及二高山地区作春玉米种植。

品种名称:金玉908

品种来源:贵州省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用“QR11”作母本,“GD909”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7010。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山区组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806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0.77%,粗脂肪(干基)含量5.72%,粗淀粉(干基)含量70.20%,赖氨酸(干基)含量0.3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16.69公斤,比对照双玉919增产9.24%。其中:2015年亩产769.3公斤,比双玉919增产9.74%;2016年亩产664.07公斤,比双玉919增产8.67%。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植株、穗位较高。幼苗叶鞘紫色,成株叶片数22片左右,穗上叶6.6片。雄穗分枝数3~11个,雄花护颖紫色,花药紫色,花丝红色,果穗锥型,穗轴白色,籽粒黄白色,硬粒型。区域试验中株高323.6厘米,穗位高150.4厘米,空秆率0.9%,穗长19.7厘米,穗粗5.5厘米,秃尖长1.3厘米,穗行数17.4,行粒数38.7,千粒重352.9克,干穗出籽率85.9%,生育期135.8天。田间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灰斑病3级,锈病3级,茎腐病株率1.9%,9级纹枯病病株率1.8%,田间倒伏(折)率4.2%。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4月上中旬播种,单作每亩种植3000~3500株。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看苗追施穗肥。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蹲苗,适时中耕、抗旱排渍,预防倒伏。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灰斑病、茎腐病、穗腐病、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锈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二高山地区作春玉米种植。

品种名称:禾盛玉88

品种来源: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北鄂科华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H398”作母本,“H1319”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7011。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玉米山区组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42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9.20 %,粗脂肪(干基)含量3.85%,粗淀粉(干基)含量73.9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16.02公斤,比对照双玉919增产9.14%。其中:2015年亩产771.79公斤,比双玉919增产10.10%;2016年亩产660.25公斤,比双玉919增产8.04%。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植株、穗位偏高。幼苗叶鞘浅紫色,成株叶片数20片左右,穗上叶6片左右。雄穗分枝数5~18个,花药、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苞叶适中,穗轴白色,籽粒马齿型、黄色。区域试验中株高313.7厘米,穗位高128.5厘米,空秆率0.8%,穗长19.4厘米,穗粗5.4厘米,秃尖长0.9厘米,穗行数15.6,行粒数36.7,千粒重420.6克,干穗出籽率85.9%,生育期134.1天。田间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灰斑病3级,锈病3级,茎腐病病株率0.5%,9级纹枯病病株率0.9%。田间倒伏(折)率2.1%。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4月上中旬播种,单作每亩种植3000~3500株。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看苗酌施穗肥。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蹲苗,适时中耕、抗旱排渍,预防倒伏。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灰斑病、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纹枯病、茎腐病、穗腐病、叶斑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低山及二高山地区作春玉米种植。

品种名称:康农玉598

品种来源:湖北省康农生物育种研究院用“FL021”作母本,“FL3095”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7012。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玉米山区组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77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0.44%,粗脂肪(干基)含量4.67%,粗淀粉(干基)含量74.2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24.19公斤,比对照双玉919增产8.22%。其中:2015年亩产779.47公斤,比双玉919增产7.17%;2016年亩产668.91公斤,比双玉919增产9.46%。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植株中等,穗位偏高。幼苗叶鞘紫色,成株叶片数20片左右。穗上叶6片左右,雄穗分枝数8~19个,花药浅红色,花丝浅红色。果穗锥型,苞叶包被较完整,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区域试验中株高299.7厘米,穗位高130.2厘米,空秆率0.3%,穗长18.4厘米,穗粗5.4厘米,秃尖长0.5厘米,穗行数18.8,行粒数35.2,千粒重343.6克,干穗出籽率87.4%,生育期130.7天。田间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灰斑病5级,锈病3级,茎腐病病株率0.5%,9级纹枯病病株率0.6%。田间倒伏(折)率2.7%。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4月上中旬播种,单作每亩种植3200株左右。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配方施肥,看苗追施穗肥。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蹲苗,适时中耕、抗旱排渍,预防倒伏。4.注意防治灰斑病、褐斑病、茎腐病、穗腐病、大斑病、小斑病、锈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低山及二高山地区作春玉米种植。

品种名称:康农玉009

品种来源: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FLX095”作母本,“FL0883”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7013。

品质产量:2014~2015年参加湖北省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88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2.17%,粗脂肪(干基)含量3.60%,粗淀粉(干基)含量70.8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9.56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2.79%。其中:2014年平均亩产599.9公斤,比郑单958增产7.11%;2015年平均亩产579.21公斤,比郑单958增产19.36%。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植株、穗位偏高。幼苗叶鞘紫色,成株叶片数21片左右。穗上叶6片左右,雄穗分枝数6~10个,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红色。果穗锥型,苞叶略短,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区域试验中株高282.4厘米,穗位高135.8厘米,空秆率1.8%,穗长18.0厘米,穗粗4.7厘米,秃尖长0.5厘米,穗行数16.3,行粒数37.9,千粒重280.8克,干穗出籽率80.5%,生育期101.8天。田间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灰斑病3级,锈病5级,茎腐病病株率0.7%,9级纹枯病病株率0.5%。田间倒伏率0.9%,田间倒伏(折)率1.4%。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播种,单作每亩种植4000株左右。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轻施苗肥,看苗追施穗肥。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蹲苗,适时中耕,抗旱排渍,适时化控预防倒伏。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锈病、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茎腐病、穗腐病、鞘腐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丘陵、平原地区作夏玉米种植。

品种名称:裕丰303

品种来源: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CT1669”作母本,“CT3354”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7014。

品质产量:2014~2015年参加湖北省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56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0.05%,粗脂肪(干基)含量3.07%,粗淀粉(干基)含量73.1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0.07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6.72%。其中:2014年亩产633.9公斤,比郑单958增产13.17%;2015年亩产586.24公斤,比郑单958增产20.81%。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植株、穗位适中。幼苗叶鞘紫色,成株叶片数20片左右,穗上叶6片左右。雄穗分枝数4~5个,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苞叶偏短、较松,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区域试验中株高259.2厘米,穗位高95.6厘米,空秆率1.1%,穗长17.6厘米,穗粗4.7厘米,秃尖长1.0厘米,穗行数15.4,行粒数34.5,千粒重328.6克,干穗出籽率83.0%,生育期97.5天。田间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锈病3级,穗腐病3级,灰斑病3级,茎腐病病株率0.5%,9级纹枯病病株率1.2%。田间倒伏(折)率1.3%。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播种,单作每亩种植3500~4000株。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看苗施穗肥。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蹲苗,适时中耕、抗旱排渍,预防倒伏。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穗腐病、锈病,纹枯病、茎腐病、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鞘腐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丘陵、平原地区作夏玉米种植。

品种名称:鄂玉32

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长江大学用“TY6”作母本,“N75”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7015。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夏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82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0.59%,粗脂肪(干基)含量4.12%,粗淀粉(干基)含量70.6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1.90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5.26%。其中:2015年亩产582.10公斤,比郑单958增产19.96%;2016年亩产501.69公斤,比郑单958增产10.26%。

特征特性:株型平展,植株、穗位较高。幼苗叶鞘紫色,成株叶片数20片左右,穗上叶6片左右,雄穗分枝数12个左右,花药浅紫色,花丝紫色。果穗锥型,苞叶适中,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区域试验中株高265.4厘米,穗位高128.5厘米,空秆率3.4%,穗长17.2厘米,穗粗4.7厘米,秃尖长0.5厘米,穗行数17.5,行粒数34.0,千粒重286.4克,干穗出籽率79.6%,生育期99.1天。田间小斑病3级,灰斑病3级,茎腐病病株率0.5%,9级纹枯病病株率0.5%。田间倒伏(折)率5.0%。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6月上旬前后播种,单作每亩种植3300株左右。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轻施苗肥,重施穗肥。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蹲苗、适时中耕,抗旱排渍,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株高,预防倒伏。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纹枯病、小斑病、茎腐病、灰斑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丘陵、平原地区作夏玉米种植。

品种名称:襄玉431

品种来源:襄阳市农业科学院用“XY1187”作母本,“昌7-2”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7016。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43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0.88%,粗脂肪(干基)含量3.66%,粗淀粉(干基)含量72.0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1.70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5.62%。其中:2015年平均亩产607.81公斤,比郑单958增产21.74%;2016年平均亩产495.58公斤,比郑单958增产8.91%。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植株、穗位偏高。幼苗叶鞘浅紫色,成株叶片数19~20片,穗上叶5片左右,雄穗分枝数18~23个,花药黄褐色,花丝浅绿色。果穗锥型,苞叶包被较完整,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区域试验中株高249.2厘米,穗位高107.0厘米,空杆率2.0%,穗长16.1厘米,穗粗4.9厘米,秃尖长0.4厘米,穗行数16.2,行粒数35.4,千粒重286.6克,干穗出籽率83.4%,生育期95.8天。田间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锈病3级,茎腐病病株率0.2%,9级纹枯病病株率0.3%。田间倒伏(折)3.5%。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播种,单作每亩密度4000株左右。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因苗追施穗肥。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蹲苗,适时中耕,抗旱排渍,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株高,预防倒伏。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锈病、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茎腐病、穗腐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丘陵、平原地区作夏玉米种植。

品种名称:金诚51

品种来源: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用“JC6539”作母本,“JC2001”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7017。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定,容重764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9.74%,粗脂肪(干基)含量3.60%,粗淀粉(干基)含量72.3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4.07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4.02%。其中:2015年亩产589.22公斤,比郑单958增产18.01%;2016年亩产498.91公斤,比郑单958增产9.65%。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植株、穗位适中。幼苗叶鞘绿色,成株叶片数20片左右,穗上叶5~6片,雄穗分枝数6~12个,花药黄色,花丝红色。果穗筒型,苞叶包被完整,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硬粒型。区域试验中株高245.7厘米,穗位高99.1厘米,空杆率2.0%,穗长18.5厘米,穗粗4.7厘米,秃尖长0.6厘米,穗行数14.8,行粒数34.3,千粒重318.0克,干穗出籽率79.8%,生育期97.2天。田间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锈病3级,穗腐病3级,9级纹枯病病株率0.4%。田间倒伏(折)率1.9%。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播种,单作每亩种植4000株左右。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配方施肥,看苗追肥穗肥。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蹲苗,适时中耕、抗旱排渍,预防倒伏。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瘤黑粉病、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锈病、纹枯病、穗腐病和地老虎、蚜虫、玉米螟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丘陵、平原地区作夏玉米种植。

品种名称:汉单169

品种来源: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用“H120286”作母本,“H120747”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7018。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46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0.05%,粗脂肪(干基)含量3.52%,粗淀粉(干基)含量71.5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0.6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3.30%。其中:2015年亩产579.52公斤,比郑单958增产16.07%;2016年亩产501.69公斤,比郑单958增产10.26%。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植株、穗位较高。幼苗叶鞘紫色,成株叶片数20片左右,穗上叶5片左右。雄穗分枝数6-10个,花丝紫色,花药黄色。果穗锥型,苞叶包被较完整,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区域试验中株高263.2厘米,穗位高118.4厘米,空秆率1.2%,穗长16.6厘米,穗粗4.5厘米,秃尖长0.7厘米,穗行数16.1,行粒数32.9,千粒重283.5克,干穗出籽率82.8%,生育期94.7天。田间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锈病5级,茎腐病病株率0.7%,9级纹枯病病株率0.7%。田间倒伏(折)率4.8%。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播种,单作每亩种植3600~4000株。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看苗酌施穗肥。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蹲苗,适时中耕、抗旱排渍,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株高,预防倒伏。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锈病、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穗腐病、黑粉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平原、丘陵地区作夏玉米种植。

品种名称:康农玉608

品种来源: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FL018”作母本,“FL017”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7019。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64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2.23%,粗脂肪(干基)含量3.47%,粗淀粉(干基)含量70.8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09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00%。其中:2015年亩产564.59公斤,比郑单958增产13.08%;2016年亩产475.58公斤,比郑单958增产4.52%。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植株、穗位适中。幼苗叶鞘浅紫色,成株叶片数20片左右,穗上叶6片左右,雄穗分枝数6~10个,花药黄色,花丝浅红色。果穗锥型,苞叶包被较完整,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硬粒型。区域试验中株高237.2厘米,穗位高103.2厘米,空秆率1.8%,穗长17.0厘米,穗粗4.6厘米,秃尖长1.4厘米,穗行数15.9,行粒数33.9,千粒重273.3克,干穗出籽率77.9%,生育期95.3天。田间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灰斑病3级,锈病3级,9级纹枯病病株率0.4%。田间倒伏率1.1%,田间倒伏(折)率1.5%。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播种,单作每亩种植4000株左右。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看苗追施穗肥,适时增施钾肥。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蹲苗、适时中耕、抗旱排渍,预防倒伏。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锈病、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纹枯病、茎腐病、穗腐病、青枯病和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丘陵、平原地区作夏玉米种植。

品种名称:利单5号

品种来源:湖北金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自交系“M3151”作母本、“苏N9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17020。

品质产量:2014~2015年参加湖北省恩施州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45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0.17%,粗脂肪(干基)含量4.42%,粗淀粉(干基)含量73.4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7.78公斤,比对照双玉919增产9.07%,增产试验点比例100.0%。其中:2014年亩产650.83公斤,比双玉919增产12.71%;2015年亩产664.72公斤,比双玉919增产5.73%。

特征特性:株型平展。幼苗叶鞘紫色,成株叶片21片左右,上部叶片宽大披散。雄穗分枝12~15个,雄穗浅紫色,花药黄色,花丝红色。果穗筒型,苞叶适中,穗轴白色,籽粒黄白色、中间型。区域试验中株高294.6厘米,穗位高123.8厘米,双穗率0.3%,空秆率0.6%,穗长18.9厘米,穗粗5.4厘米,秃尖长0.6厘米,穗行数17.1,行粒数38.9,千粒重347.0克,干穗出籽率86.1%,生育期148.6天。病害经恩施州植保站鉴定,抗小斑病和茎基腐病;中抗灰斑病、大斑病和穗腐病。田间倒伏(折)率3.1%。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低山地区3月中下旬播种,二高山地区4月上旬播种,单作每亩种植2800株左右。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适施苗肥,重施穗肥。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蹲苗,适时中耕培土,抗旱排渍,预防倒伏。4.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纹枯病、大斑病、穗腐病、灰斑病、小斑病、锈病和地老虎、弯刺黑蝽、玉米螟等病虫害。5.及时收获。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恩施州海拔1200米以下地区种植。

五、大豆

品种名称:中黄39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用“中品661”作母本,“中黄14”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大豆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豆2017001。

品质产量:2014~2015年参加湖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农业部谷物品质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含油量20.71%,粗蛋白含量45.0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9.61公斤,比对照中豆33增产20.37%。其中:2014年亩产184.85公斤,比中豆33增产16.45%;2015年亩产194.37公斤,比中豆33增产24.36%。

特征特性:属中熟夏大豆品种。株型收敛,植株较矮。茎秆直立,分枝数较多。叶椭圆形。花白色,灰毛。有限结荚习性。成熟荚褐色,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子叶黄色,种脐淡褐色。区域试验中株高61.5厘米,主茎节数13.2个,分枝数3.5个,单株荚数44.9个,单株粒重18.9克,完全粒率81.9%,百粒重21.7克。生育期96天,比中豆33长3天。病害鉴定为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播种,一般亩保苗1.0~1.2万株。2.施足底肥,合理追肥。底肥一般亩施复合肥40公斤,花荚期根据田间长势亩施尿素5公斤、磷酸二氢钾0.4公斤。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清沟排渍,及时中耕除草;花期视苗情适时化控,防止倒伏;结荚鼓粒期遇干旱及时灌溉。4.注意防治大豆花叶病毒病、紫斑病、根腐病和蚜虫、盲蝽蟓等病虫害。5.适时收获,防止裂荚。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作夏大豆种植,炭疽病发病区慎用。

品种名称:圣豆27

品种来源: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用“徐豆12号”作母本,“郑90007”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大豆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豆2017002。

品质产量:2014~2015年参加湖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农业部谷物品质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含油量20.76%,粗蛋白含量45.5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1.25公斤,比对照中豆33增产15.06%。其中:2014年亩产180.97公斤,比中豆33增产14.00%;2015年亩产181.52公斤,比中豆33增产16.14%。

特征特性:属中熟夏大豆品种。株型收敛,植株较高。茎秆直立,分枝数中等。叶椭圆形。花白色,灰毛。有限结荚习性。成熟荚深褐色,籽粒圆形、较大,种皮黄色,子叶黄色,种脐淡褐色。区域试验中株高76.7厘米,主茎节数14.0个,分枝数2.7个,单株荚数41.5个,单株粒重17.8克,完全粒率82.4%,百粒重25.3克。生育期100天,比中豆33长7天。病害鉴定为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感花大豆叶病毒病7号株系。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播种,一般亩保苗1.0~1.2万株。2.施足底肥,合理追肥。底肥一般亩施复合肥40公斤,花荚期根据田间长势亩施尿素5公斤。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清沟排渍,及时中耕除草;花期视苗情适时化控,防止倒伏;结荚鼓粒期遇干旱及时灌溉。4.注意防治大豆花叶病毒病、紫斑病、根腐病和蚜虫、盲蝽蟓等病虫害。5.适时收获,防止裂荚。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作夏大豆种植,大豆孢囊线虫病区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 奎鲜6号

品种来源:铁岭市维奎大豆科学研究所和开原市雨农种业有限公司用“0163-1-1-1”作母本,“303”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大豆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豆2017003。

品质产量:2014~2015年参加湖北省鲜食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880.50公斤,比均值对照增产0.72%。其中:2014年亩产929.90公斤,比均值对照增产1.00%;2015年亩产831.09公斤,比均值对照增产0.41%。

特征特性:株型收敛,植株较矮,有限结荚习性。叶椭圆形。花紫色。鲜荚弯镰形、绿色,茸毛灰色。籽粒扁圆形,种皮淡绿色,子叶黄色,种脐无色。区域试验中株高34.2厘米,主茎节数7.8个,分枝数3.2个,单株荚数23.8个,单株鲜荚重56.1克,百粒鲜重83.8克,出仁率58.6%。感观品质鉴定标准二粒荚荚长5.4厘米,荚宽1.3厘米,每500克标准荚数175个,属香甜柔糯型。从出苗至鲜荚采收78天。病害鉴定为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以4月上旬播种为宜,选择不渍水、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2.合理密植。行距40厘米、株距8~10厘米,每穴播2粒种子,定苗1株,亩保苗1.6~2.0万株。3.科学施肥。底肥一般亩施大豆专用肥15~20公斤,花荚期亩施尿素10~15公斤。4.注意防治大豆花叶病毒病和地老虎、蚜虫、食心虫等病虫害。5.适时采收。绿色饱满豆荚达80%时及时采收。6.种子生产适宜在北方冷凉地区进行,不宜在本地留种。

适宜范围:适于武汉、黄冈、孝感、仙桃等地作鲜食春大豆种植。

品种名称:鄂鲜1号

品种来源:开原市毛豆研究所用“K新绿”作母本,“KF1”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大豆品种。由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豆2017004。

品质产量:2014~2015年参加湖北省鲜食春大豆品种区试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884.52公斤,比均值对照增产1.18%。其中:2014年亩产906.51公斤,比均值对照减产1.54%;2015年亩产862.53公斤,比均值对照增产4.21%。

特征特性:株型收敛,株高中等,有限结荚习性。叶椭圆形。花紫色。鲜荚弯镰形、绿色,茸毛灰色。籽粒椭圆形,种皮淡绿色,子叶黄色,种脐淡褐色。区域试验中株高58.4厘米,主茎节数11.2个,分枝数2.2个,单株荚数22.5个,单株鲜荚重53.3克,百粒鲜重74.4克,出仁率60.9%。感观品质鉴定标准二粒荚荚长5.2厘米,荚宽1.3厘米,每500克标准荚数173个,属香甜柔糯型。从出苗至鲜荚采收82天。病害鉴定为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抗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以3月上旬~4月上旬播种为宜,选择不渍水、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2.合理密植。行距50厘米,株距35厘米,每穴播3粒种子,定苗2株,亩保苗0.9~1.0万株。3.科学施肥。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底肥亩施复合肥30~50公斤,花荚期亩施尿素10~15公斤。4.注意防治大豆花叶病毒病和地老虎、蚜虫、食心虫等病虫害。5.适时采收。绿色饱满豆荚达80%时及时采收。6.种子生产适宜在北方冷凉地区进行,不宜在本地留种。

适宜范围:适于武汉、黄冈、孝感、仙桃等地作鲜食春大豆种植。

六、棉花

品种名称:Qs05

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用“TM06”作母本,“ZS110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17001。

品质产量:2012~2013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2毫米,断裂比强度30.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121.08公斤,比对照鄂杂棉10号F1增产5.07%。其中:2012年皮棉亩产129.38公斤,比鄂杂棉10号F1增产7.10%;2013年皮棉亩产112.77公斤,比鄂杂棉10号F1增产2.83 %。

特征特性:属转Bt基因杂交一代抗虫棉品种。植株塔型,较松散,通透性较好,茎杆无茸毛,生长势较强,整齐度较好。叶片中等大,叶色深绿色,苞叶中等大小。铃卵圆形、中等大小,铃尖突起较弱,吐絮畅。区域试验中株高133.3厘米,果枝数18.7个,单株成铃数31.4个,单铃重6.36克,大样衣分41.19%,子指11.5克。生育期124.1天。霜前花率92.8%。抗病虫性鉴定为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4月上中旬播种,营养钵育苗移栽,一般亩栽密度1600~1800株。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早施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辅施微肥,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3.合理化控。根据棉花长势、施肥、墒情等合理化调,遵循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4.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起垄培土;及时整枝、打顶、抹赘芽;遇高温干旱及时灌水抗旱;全生育期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棉区种植,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楚棉608

品种来源:湖北荆楚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楚优8号”作母本,“HF10-7”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17002。

品质产量:2014~2015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2毫米,断裂比强度28.8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110.68公斤,比对照鄂杂棉10号F1增产5.74%。其中:2014年皮棉亩产97.60公斤,比鄂杂棉10号F1增产1.91%;2015年皮棉亩产123.75公斤,比鄂杂棉10号F1增产8.97 %。

特征特性:属转Bt基因杂交一代抗虫棉品种。植株塔型,较紧凑,通透性较好。 茎杆有茸毛,少数光杆。叶片中等大小,叶色绿色,苞叶较大,铃卵圆形、中等大小,铃尖突起中等,吐絮畅。区域试验中株高112.8厘米,果枝数17.5个,单株成铃数28.6个,单铃重6.04克,大样衣分43.57%,子指10.7克。生育期127.0天。霜前花率92.4%。抗病虫性鉴定为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4月上中旬播种,营养钵育苗移栽,一般亩栽密度1800~2000株。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辅施微肥,以防早衰。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3.合理化控。根据棉花长势、施肥、墒情等合理化调,遵循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4.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起垄培土;及时整枝、打顶、抹赘芽;遇高温干旱及时灌水抗旱;全生育期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棉区种植,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中棉1279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鲁研棉28号”作母本,“中1027009”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17003。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5毫米,断裂比强度33.6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129.07公斤,比对照鄂杂棉10号F1增产11.90%。其中:2015年皮棉亩产139.77公斤,比鄂杂棉10号F1增产12.20%;2016年皮棉亩产118.37公斤,比鄂杂棉10号F1增产11.60 %。

特征特性:属转Bt基因杂交一代抗虫棉品种。植株塔型,较松散,通透性较好,茎杆有稀少茸毛。叶片中等大小,叶色绿色,苞叶中等大小,铃卵圆形、较大,铃尖突起中等。区域试验中株高124.9厘米,果枝数18.9个,单株成铃数31.0个,单铃重6.16克,大样衣分41.93%,子指10.9克。生育期127.6天。霜前花率87.9%。抗病虫性鉴定为耐枯萎病、耐黄萎病,低抗棉铃虫。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4月中旬播种,营养钵育苗移栽,一般亩栽密度1600~1800株。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3.合理化控。根据棉花长势、施肥、墒情等合理化调,遵循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4.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起垄培土;及时整枝、打顶、抹赘芽;遇高温干旱及时灌水抗旱。5.及时防治虫害。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棉铃虫、斜纹夜蛾、烟粉虱等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棉区种植,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荆棉16

品种来源:荆州农业科学院用“荆167”作母本,“鄂杂棉24F1”作父本杂交后,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常规棉花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17004。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9毫米,断裂比强度31.5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117.63公斤,比对照鄂抗棉13号增产20.1%。其中:2015年皮棉亩产124.23公斤,比鄂抗棉13号增产22.12%;2016年皮棉亩产111.03公斤,比鄂抗棉13号增产17.95%。

特征特性:属转Bt基因常规抗虫棉品种。植株塔型,较高大,稍松散,生长势较强,整齐度较好。茎杆有稀茸毛,中上部偏软。叶片较大,叶色深绿色,苞叶较大。铃卵圆形、较大,铃尖突起较弱,结铃性较好,吐絮畅。区域试验中株高128.0厘米,果枝数18.3个,单株成铃数30.0个,单铃重6.17克,大样衣分41.62%,子指11.3克。生育期130.3天。霜前花率84.4%。抗病虫性鉴定为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4月上中旬播种,营养钵育苗移栽,一般亩栽密度2300~2500株。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硼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辅施微肥,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3.合理化控。根据棉花长势、施肥、墒情等合理化调,遵循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4.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起垄培土;及时整枝、打顶、抹赘芽;遇高温干旱及时灌水抗旱;全生育期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棉区种植,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华棉3097

品种来源:华中农业大学用“鄂抗棉9号”作母本,“H92072”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常规棉花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17005。

品质产量: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7毫米,断裂比强度33.7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109.65公斤,比对照鄂抗棉13增产12.00%。其中:2015年皮棉亩产113.27公斤,比鄂抗棉13增产11.34%;2016年皮棉亩产106.03公斤,比鄂抗棉13增产12.64%。

特征特性:属转Bt基因常规抗虫棉品种。植株塔型,通透性较好,生长势较强,整齐度较好,茎杆有稀茸毛。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色,苞叶中等大小,铃卵圆形、中等大小,铃尖突起中等。区域试验中株高122.5厘米,果枝数18.4个,单株成铃数29.4个,单铃重5.64克,大样衣分39.57%,子指10.9克。生育期128.1天。霜前花率85.0%。抗病虫性鉴定为耐枯萎病、耐黄萎病,低抗棉铃虫。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4月上中旬播种,营养钵育苗移栽,一般亩栽密度2300~2500株。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辅施微肥,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3.合理化控。根据棉花长势、施肥、墒情等合理化调,遵循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4.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起垄培土;及时整枝、打顶、抹赘芽;遇高温干旱及时灌水抗旱。5.及时防治虫害。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棉铃虫、斜纹夜蛾、烟粉虱等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棉区种植,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冈早1号

品种来源:黄冈市农业科学院用“(CZD-1×GK19)F1”作母本,“豫668”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常规棉花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17006。

品质产量:2013~2014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5毫米,断裂比强度30.7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86.64公斤,比均值对照增产7.81%。其中:2013年皮棉亩产86.95公斤,比均值对照增产13.73%;2014年皮棉亩产86.33公斤,比均值对照增产2.44%。

特征特性:属转Bt基因常规抗虫棉品种。株型筒形,有限果枝。通透性较好,茎杆多茸毛。叶片中等大小,叶色绿色,苞叶中等大小,铃卵圆形,较小,铃尖突起弱,吐絮畅。区域试验中株高113.7厘米,果枝数13.3个,单株成铃数11.8个,单铃重4.40克,大样衣分37.26%,子指9.9克。生育期99.3天。霜前花率90.8%。抗病虫性鉴定为耐枯萎病、耐黄萎病,低抗棉铃虫。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5月下旬至6月初播种。一般每亩直播密度6000株,每穴播2~3粒,出苗后及时间苗补苗。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早施提苗肥,初花期及时追肥,前期和打顶后结合治虫喷施叶面硼肥,中后期不追肥。一般亩施纯氮12-1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 3.合理化控。遵循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适时化学调控。10月上中旬化学催熟脱叶。4.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起垄培土,适时打顶,遇旱及时灌溉。5.及时防治虫害。注意防治棉蚜、盲蝽蟓、红蜘蛛、棉铃虫、斜纹夜蛾、烟粉虱等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棉区油菜或小麦收获后种植,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华惠17

品种来源: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20GI15”作母本,“(鄂抗棉7号×GK19)F10”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常规棉花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17007。

品质产量:2014~2015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7毫米,断裂比强度28.9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88.58公斤,比对照鄂抗棉13增产10.88%。其中:2014年皮棉亩产78.40公斤,比鄂抗棉13增产9.04%;2015年皮棉亩产98.76公斤,比鄂抗棉13增产12.39 %。

特征特性:属转Bt基因常规抗虫棉品种。株型塔形,较高大、松散,通透性较好,生长势较强,整齐度较好,茎杆有稀茸毛。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色,苞叶中等大小,铃卵圆形,铃尖突起较弱,吐絮畅。区域试验中株高118.1厘米,果枝数13.0个,单株成铃数14.0个,单铃重5.27克,大样衣分42.88%,子指9.6克。生育期110.1天。霜前花率85.9%。抗病虫性鉴定为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5月底至6月初播种,一般每亩直播密度4000株,每穴播3-4粒,出苗后及时间苗补苗。2.科学施肥。一般亩施纯氮12公斤,纯磷3.7公斤,纯钾10公斤,分两次施用。底肥施纯氮3.7公斤,纯磷3.7公斤,纯钾3.7公斤,硼肥1公斤;见花施花铃肥,施纯氮6.9-9.2公斤,纯钾6.3公斤。3.合理化控。遵循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蕾期亩喷施缩节胺0.5~1克,花铃期视棉花长势每亩喷施缩节胺1.5~2克,打顶后7天内每亩喷施缩节胺4~5克上部封顶。4.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起垄培土,及时整枝、打顶、抹赘芽,遇旱及时灌溉。5.及时防治虫害。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烟粉虱等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棉区油菜或小麦收获后种植,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金湖棉128

品种来源:湖北金湖农作物研究所用“鄂棉24”作母本,“超早3号(546系)”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常规棉花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17008。

品质产量:2013~2014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7.9毫米,断裂比强度29.0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84.78公斤,比均值对照增产5.50%。其中:2013年皮棉亩产84.47公斤,比均值对照增产10.49%;2014年皮棉亩产85.09公斤,比均值对照增产0.98%。

特征特性:属转Bt基因常规抗虫棉品种。植株筒型,Ⅰ式果枝,稍松散,通透性较好,生长势较强,整齐度较好。茎杆较粗,多茸毛。叶片中等大小,叶色绿色,苞叶较大。铃卵圆形、较小,铃尖突起弱,吐絮畅。区域试验中株高119.0厘米,果枝数13.7个,单株成铃数13.2个,单铃重4.40克,大样衣分38.37%,子指9.6克。生育期99.4天。霜前花率89.4%。抗病虫性鉴定为耐枯萎病、较抗黄萎病,抗棉铃虫。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一般每亩直播密度6000~7000株,每穴播2~3粒,出苗后及时间苗补缺。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早施提苗肥,初花期及时追肥,前期结合治虫喷施叶面硼肥,中后期不追肥,打顶后结合治虫喷施叶面钾肥。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3.合理化控。遵循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适时化学调控, 10月上中旬化学催熟脱叶。4.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起垄培土,适时打顶,遇旱及时灌溉。5.及时防治虫害。注意防治棉蚜、盲蝽蟓、红蜘蛛、棉铃虫、斜纹夜蛾、烟粉虱等虫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棉区油菜或小麦收获后种植,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抄送: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省委宣传部,省政府办公厅,省科技厅,省工商管理局,省监狱管理局,各市、州、县(区)种子管理局(站),有关科研院校(所)。

湖北省农业厅办公室               

2017年6月2日印发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renxinxin] 标签: 公斤 湖北省 品种 亩产 审定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