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热点话题三农问题

唐仁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2016-07-12 作者:唐仁健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和重大原则,也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保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方针政策的领导。注重发挥农村政策威力,依靠强农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做好“三农”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

一、构建新时期强农惠农政策体系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制定了加强“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连续出台了8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2008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采取了…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做而没有条件做的大事。在做好“三农”工作的思想理念上,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作出了我国总体上己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明确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在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举措上,全面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结束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制度,开创了直接补贴农民的先河;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迈出了农业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实施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给种粮农民吃了“定心丸”;实行对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县乡财政奖励补助的激励政策,提高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推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超过1.5亿农村学生直接受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8亿多农民有了看病报销的待遇;出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人口超过了5000万;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农村1.8亿人口有了社会养老保障;加快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许多农民喝上了干净水、走上了柏油路、用上了清洁气、住上了新农房;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和服务,推动了城乡平等就业的进程;深化农村改革,破除了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党鲜明确立了新时期指导“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基本构建起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初步搭建起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正在形成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强农惠农政策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体现了对“三农”的反哺性和公共服务的普惠性,使公共财政阳光覆盖了广阔农村,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了亿万农民,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性变化。农业连续增产丰收,粮食生产连续7年增产。同时,肉类、蛋类和水产品平稳发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增产有效地保障了市场供给,促进了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的稳定。近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加快,连续迈上3000、4000、5000元关口。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收入增幅较大。农业结构持续优化,优质和短缺农产品生产扩大,优势产区逐步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模化呈现良好势头。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明显加强,农业良种大范围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普及,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52%,农业机械化薄弱环节作业水平大幅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2,设施农业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进展,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得到加强,农村落后面貌逐步改观。

二、 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矛盾和挑战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一是资源约束不断趋紧。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3亩,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3%,耕地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2000年以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1.1亿亩,人口增加近8000万人,相当于减了一个河南的耕地,增加了一个江苏的人口。据估算,今后20-30年,仅住房和工业建设用地就需要8000万亩左右。人增地减,解决吃饭问题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水资源匮乏状况更加严峻,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平衡,北方地多水少,不少地方不得不超量开采地下水,干旱和缺水已经成为制约许多地区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全国近18.3亿亩耕地中中低产田占70%多,有效灌溉面积不到一半。重要品种和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玉米机收、水稻机插率分别为25%和20%,许多农活还靠人力畜力。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许多地方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灾害性天气增多,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加大。三是保障农产品供给压力增大。1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快速增加,消费结构明显升级,农产品需求持续扩大,这既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对保障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四是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尽管近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较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0年的2.79:1扩大到了2009年的3.33:1。虽然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但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还远没形成,根本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任重道远。农村年纪轻、有知识的高素质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许多地方留下老人、妇女搞农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农村干事缺人才、干活缺人手的现象。这给农业稳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对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了紧迫要求。

三、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巨大挑战,凸显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继续强化重农强农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完善惠农护农的政策措施,努力形成有利于“三农”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体系。要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一是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着力完善农业补贴、粮食主产区奖励、耕地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政策,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农田水利、农村饮水、电网、公路、沼气和农村危房改造建设、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医疗、文化、社会保障以及社区服务、扶贫开发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机制,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让农民在农村也能享受现代文明、幸福生活。三是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完善鼓励农民就业增收的政策。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创收能力,放手让农民就业创业,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村二、三产业就业空间,广辟农民外出务工经商转移渠道,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提高农业经营效益,鼓励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使农民全面实现务农增收、打工增收、补贴增收。四是围绕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农村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政策,完善土地经营权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完善城乡平等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完善鼓励信贷资金投向“三农”的政策措施,有效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改革论坛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gaoxiaoou] 标签: 唐仁健 强农惠农政策 农业农村 新局面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