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九州大学新闻动态新闻扫描

分数线成高校“命根子”:用高低证明质量

2015-07-27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如果用录取分数线把大学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中国高等教育将只能呈现出单一的线性结构。

录取分数线成了学生和高校的“命根子”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的选择:录取分数线越高,意味着大学生源质量越高,用人机构就越愿意雇佣该校的毕业生,由此形成的传导机制会在未来吸引更多分数更高的学生;反之,录取分数线越低,意味着大学生源质量越低,用人机构就越不愿意雇佣该校的毕业生,由此形成的传导机制会在未来进一步减弱对高分学生的吸引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录取分数线不仅是学生的“命根子”,同时也是高校的“命根子”。
    因此一些高校就通过“超技术”手段提高录取分数线。有些大学在公布招生计划时,只在某省(市、区)投放一个名额——这个学生的分数就是该校的录取分数线。然而,大学不可能只招收一个学生。那怎么办呢?解决问题的障眼法是:将其他录取的学生都列入扩招范围,但对外公布录取分数线时只公布那一个学生的分数。于是,大学就可以“自豪”地向社会宣布,本校录取分数线何其高也!

美国高校之间如何比较生源质量
    美国大学之间也会比较生源质量,评价的依据是录取率,即最终录取学生人数占总申请人数的比例。这是因为,在美国,申请大学是要缴纳申请费的。要求学生缴纳申请费的原因是让学生付出经济成本,以此甄别学生申请的真实性。
    但这迫使大学也不得不耍一些花招来人为地压低录取率。比如,在招生宣传中尽可能地忽悠更多的学生提出申请,其实大学招生机构心知肚明,大部分人只能充当炮灰,但录取率也的确因此而降低了不少。现在,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另一个数字化指标正日益得到重视:新生报到率。

展示录取分数线的“招生政绩”值得反思
    一般说来,在招生季结束之后,美国大学也会召开总结会,评价当年的生源质量。总结会往往会花费大量时间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明确大学的招生理念和积累经验;同时,反思当年招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利于下一年度招生工作的开展。从效果上看,这种招生总结会更类似于招生业务的培训会,与中国大学目前以展示录取分数线的“招生政绩”和表彰先进为主题的招生总结会形成相当大的反差,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评价一所大学招办主任的工作,不能看他(她)当年招收学生的录取分数线,而要看他(她)所招收的几届学生在二三十年后的成材率。只不过,这种评价等待的时间太长,当下急功近利的中国大学能够等得及吗?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 标签: 质量 证明 高低 高校 分数线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