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九州大学新闻动态新闻扫描

调查称八成人认为存汉语应用危机 专家呼吁保护

2010-12-21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不久前举行的首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贺阳教授,对当前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表示担忧,引起不少网友共鸣。
  有网友表示,在“外语热”、网络语言泛滥,以及影像文化盛行等因素的冲击下,不只是大学生,很多国人的汉语应用能力都下降了。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研咨询和民意中国网,对3269人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0.8%的人确认我们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另有19.2%的人不赞成这一说法。受访者中,54.4%的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坦言自己在汉语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词语储备不够,经常感觉词穷”(64.8%)、“词语的使用、搭配存在问题”(28.6%)、“行文格式存在问题”(27.8%)、“语法错误比较多”(17.4%)、“不认识的汉字太多”(16.4%)等。
  贺阳指出,“汉语应用危机”一方面是指人们运用汉语的能力下降,出现交流障碍;另一方面是指汉语作为母语,其本身的结构变得混乱,功能发生萎缩,进而遭遇被其他语言替代的危险。
  “汉语应用能力差,如果变成一种长期而且普遍的存在,那汉语本身就会受到侵蚀,作为母语的汉语本体就会出现退化。”贺阳说
  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汉语应用能力的危机?73.2%的人认为,原因在于“网络时代,人们在使用汉语时不太规范”。
  《汉语的危机》作者、《文艺争鸣》杂志编审朱竞指出,网络语言的流行虽然是汉语适应社会进步的结果,但也会带来汉语的碎片化。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对于不常上网的人来说很难理解,久而久之,不同群体间的交流,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调查中,52.0%的人认为,汉语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此外,还有“现在人喜欢解构汉语,稀奇古怪的词语层出不穷”(43.6%)、“影像文化占据绝对优势,文字越来越不重要”(30.1%)等。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 标签: 专家 呼吁 保护 危机 应用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