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做强茶品牌  引领脱贫路

2020-08-05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湖北恩施州咸丰县是农业农村部、湖北省政府认定的优势茶叶区域。作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武陵山区、贫困地区、生态功能区“五区叠加”的特殊区域,近年来,咸丰立足绿色生态与富硒优势,将茶叶作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按照“基地做绿、加工做深、龙头做强、品牌做响、销售做畅、链条做长”的思路,抢抓政策机遇,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茶叶扶贫之路。

好山好水,种出绿色好茶

咸丰是“世界硒都”“华中药库”“鄂西林海”的核心板块之一,环境底子虽好,可是产业脱贫路在何方?2006年3月,原农业部干部王晓红从北京来到咸丰,挂职任县委副书记。王晓红带领县原农业局干部多次进村入户调研,决定在高乐山镇龙坪村发展乌龙茶。

那时,湖北省尚无一亩乌龙茶。无种苗、无技术、无工艺,发展乌龙茶,岂不是天方夜谭?

村民们谁都不愿率先尝试。王晓红在开大会时,从自己钱包里拿出5000元,承诺种亏了自己掏钱补。一周之内,镇里33名干部共同筹资38万元,以每亩600元的租金,租赁260亩土地种上了乌龙茶。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工是关键。咸丰引进福建茶商进驻龙坪,办起了全省首家乌龙茶加工厂。2009年,茶园开始逐步产生效益,干部的示范效应开始显现。农民想收回租地,自我发展,干部就将基地无偿退还农民。正向效应引导下,全县茶叶面积不断增加。

咸丰坚持高起点谋划,加强茶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制定了《茶叶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系列规划,建设以白茶、乌龙茶、红茶为主的3个重点茶叶种植区,打造200公里茶叶走廊带、7个重点茶叶乡镇和62个重点茶叶村。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咸丰县产业发展的十条意见》等文件,形成了支持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整合县域精准扶贫资金和涉农项目,投资2.4亿元用于茶叶基地建设、扶持市场主体等关键环节。

为了将生态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咸丰大力推进高标准绿色茶园建设,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共安装茶园肥水输送管道1.1万米,直接灌溉茶园面积3000亩以上;建成“茶园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区148亩,建设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基地2.32万亩,化肥用量减少30%。

34岁的沙坝村村民辛桥2008年回乡打理10亩茶园:“县里推行标准茶园建设,不仅有公司和政府搞技术培训,帮做技术指导,还一起解决了茶苗、农药、肥料的问题,对提高茶叶品质非常有帮助。”截至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27.4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18.4万亩,有机、绿色认证茶园10.5万亩。

2017年5月,原农业部挂职干部祁睿等县领导代表咸丰赴杭州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了解到浙江安吉白茶发展的成功案例后,次日就赶往安吉“取经”,促成了与安茶集团等企业合作推进的白叶茶全产业链建设精准扶贫项目在咸丰落地。引进白叶茶品种,经试种发现这里的条件格外适合白茶生长,白化时间长、白化度高、氨基酸含量高,口感和品质具有较强竞争力。目前,全县白茶种植面积已推广至13万亩,成为“湖北白茶第一县”。

打造品牌,讲好茶叶故事

好原料也需要好的生产企业和加工工艺。前几年,因自身加工能力弱,茶农大量鲜叶未能实现就近加工,影响了茶农的经济收益。

针对这一现状,2018年起,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单位杭州市余杭区安排帮扶资金帮助咸丰县建设了16个村级茶叶加工厂,在利益联结机制上,将茶厂投资折算成村级集体资产分配给茶区重点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达到了完善产业链、增加贫困村集体资产和实现就近务工的效果。

咸丰县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利用信贷担保体系,多种方式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县已引进和培育省级茶叶龙头企业4家、市级茶叶龙头企业19家、茶叶加工企业93家,吸引投资超15亿元。

有了好品质,还得有块好“牌子”。咸丰县依托“唐崖土司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名片,打造“唐崖”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唐崖茶”成功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咸丰制定了“唐崖茶”产品的标准和规范,聘请专业机构深度策划营销推广,统一全县茶叶包装标识。咸丰县茶叶局局长姚健表示:“以前我们的茶企都打着自己的品牌各自为阵,现在整合品牌之后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提高了咸丰茶产业的竞争力。”

近年来,咸丰县抓住互联网营销爆发式增长的机遇,多渠道宣传推销唐崖茶。特别是今年以来,湖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茶叶等农产品滞销,各级政府联合央视、新华社、抖音等媒体开展了“为鄂拼单”等多场直播活动,咸丰都积极参与其中。农业农村部挂职干部、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长李岩和咸丰县副县长连庆在多场直播中为唐崖茶“代言”,其中4月18日的硒游恩施直播活动,累计吸引116.7万人网络观看,卖出包括“唐崖白茶”在内的农副产品共7万件,价值366万元。

今年4月29日,咸丰县唐崖茶市正式开业,首期已有30多家茶企入驻,咸丰正力争将其打造成为武陵山区茶叶交易集散中心和唐崖茶文化、品牌的展示窗口。

因茶而富,摘下贫困帽子

随着交通条件的全面改善和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咸丰茶叶销售渠道越来越宽,茶旅融合等新业态稳步发展,茶农收益逐渐多元化。

“7年前,我们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了两亩白叶茶,没想到价格很好,每斤鲜叶都要百元左右,每年我们家卖茶叶就有2万多元。”唐崖镇龙潭坝村七组村民覃建咸高兴地说,在应用“去夏增春”技术后,他们夫妇采完春茶还可以去广东打工,既获得了茶叶的收入还不影响打工收入。

咸丰县还积极探索推进产业链齐全、利益链紧密的茶叶扶贫模式,逐渐形成了多方共建、利益共享的茶产业格局。目前,咸丰县66个重点贫困村均以茶叶为主建设了500-1000亩产业扶贫基地,全县已有107家市场主体与138个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400余元,贫困村村均增收3万元以上。全县从事茶叶相关产业的人口有14.2万人,茶叶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8万户9万余人,亩平均茶叶增收6700余元。

4月23日,经湖北省政府公告,咸丰县正式摘下了“贫困县”的帽子,真正实现了“茶乡因茶而美,茶农因茶而富”。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咸丰县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春茶采摘、加工、销售均在落实防控措施的情况下紧张有序进行,鲜叶价格除第一周相对较低以外,后期价格始终高于去年同期水平。3月,东西部扶贫协作咸丰工作组安排专项资金,整合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资金,在恩施州率先出台应对疫情促进茶产业发展补助政策,补贴“唐崖茶”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环节,并与恩施州茗香茶业有限公司合作,开通咸丰至浙江松阳浙南茶市物流专线,每天一趟专车运营,累计销往浙江“唐崖茶”107吨,金额7690万元。

截至5月6日,咸丰县累计加工干茶2707吨,实现销售收入6.75亿元,带动农户现金收入1.5亿元。产销状况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贫困户收入得到了有效保障,茶产业为疫情影响下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茶品牌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