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不愿意“农转非”户籍依恋”为哪般

2018-11-16来源:中国农业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不愿意“农转非”户籍依恋”为哪般】现如今,农村户口这个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讨论。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民的市民化成为必然趋势。但现如今的农民并不期望把自己的户口转成非农户口,甚至对“农转非”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想想在以前,很多农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变成城市户口。毕竟当时城市户口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可是如今就算你想把农民的户口变成城市,他们也不愿意了。有部分农友患上了“户籍依恋”症。典型表现:别跟我谈户籍,我就想守着我那一亩三分地儿!到底是为什么呢?

什么是“户籍依恋”?

户籍依恋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城郊农民市民化转变,也就是户籍身份由农业转为非农业过程中,城郊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表现出对农村户籍身份的强烈依恋,这种户籍依恋阻碍了其市民化的进程。

以上是来自百度百科的解释。小农菌认为,“户籍依恋”,说的通俗广泛些,就是拥有农村户籍的人,依恋其带来的好处,不愿意转非农户口。

3种类型的“户籍依恋”?

传统型

说起“户籍依恋”,我们首先要从土地说起。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土地是农民生命、生活的一部分,是农民世世代代生存繁衍的依靠。由于与农民的生活紧密关联,土地还常常承载着农民人生的希望和精神的寄托,它造就了农民对土地难以割舍的情怀。如果“农转非”,那就会失去土地,所以部分农民就有了“户籍依恋”。

城郊型

城郊农民的“户籍依恋”情绪更浓重。在经历征地拆迁之后,大部分城郊农民的生活保障主要来自于征地拆迁补偿和集体经济保障。集体经济承担为失地农民供给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的责任,使城郊农民能够享受到村级层面涉及住房、养老、教育、就业等多方面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支持。

但是获得集体保障的前提是拥有农业户籍身份。如果失去农村户籍,就会减少村集体福利水平。在失去土地保障之后,城郊农民的生活安全脆弱性水平较高,集体保障成为替代土地保障使城郊农民获得生活安全感的最后依靠。在无法保留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保留农业户籍成为城郊农民安全的最后需求。因此城郊农民的“户籍依恋”浓重,这也是“户籍依恋”最明显的体现。

新类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亿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从事各行各业,在职业、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随着“离土创业”带给农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农民对土地的依恋也逐渐消减。

虽然土地已经不是他们赖以谋生的唯一出路,但多数农民并不愿意放弃农村户口,更不愿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万一有一天在城市待不下去了,还可以回农村拿起锄头做农业,这也是“户籍依恋”的新体现。

“户籍依恋”,农民不愿意“农转非”!

从目前看,农民对“农转非”的选择首先考虑的是福利政策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城市生活成本太高

农民的素质技能较低,工作选择空间小,就业不稳定,收入不高。而且农民无法享有城市社会保障,难以具备融入城市生活的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市民化的意愿。

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权

土地是农民生活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农民对“农转非”后获得城市福利保障信心不足,但农村土地却能给他们安全感。

国家强化农村的保障力度

农村人不用交农业税,还享有农村医疗和农村低保等一些福利,这些都是城市人不拥有的待遇。

这就是部分农民不愿意“农转非”的原因。一方面进城福利少了,另一方面也舍不得农村的土地,没有安全感!所以才有“户籍依恋”,不愿意“农转非”。

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哪个好?

不管是城市户口或者是农村户口,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优势,小农菌还是那句话,凡事不要一概而论。也许将来,户籍制度改革会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待遇福利平等也难说。但就目前而言,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主要是以下的区别。

福利待遇

目前城市肯定是要比农村好很多的。城市已经拥有成熟的教育、医疗、养老等保障体系和条件。而农村,虽然国家大力的在新农合、新农保方面下功夫投入,但很显然,一下子还达不到城市的标准。

就业前景

在未来肯定达不到城市的高度。不管未来农村如何发展,农村主要还是农民生活的地方,要想有企业单位到农村去建厂,那也是优先在城市附近的城郊农村。

城市发展固然是越来越好,但现在,农村也发展起来了,面貌也是大大改变。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繁华,但也有属于农村的特点。

随着国家不断对农村投资建设,原本薄弱的农村经济也在快速发展,农村土地越来越值钱,农村户口的价值也得到了提升。现在农民不再是以前那种艰苦的形象了,这样欣欣向荣的农村,你喜欢吗?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农村户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